者三个厂子在研发。

    这在刘海看来才是正确的打开方案,而不是说某个计划部门规定一个项目就一个研发机构。

    没有竞争,很多事情就是做不好。

    虽然竞争会浪费一部分财力,但是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在刘海穿越的时候,某些垄断领域大家就能知道吃相多难看?

    数控机床涵盖的范围很广,所以刘海要把握这个方向,要把数控机床车间拿在自己手里。

    相对来说其他的项目就没有这个项目重要。

    另外主要是其他有些项目属于保密项目,就像上次制造的炮兵雷达项目。

    其实我国在初期主要就是研发人员不够,领头人足够,但是下面的人数量不够。

    不过这个世界变得不一样,工厂招收了大量的工人,而这些工人里面优秀的又可以被推荐上大学,所以这个时候的大学生数量,经过了这十几年的发展,很是培养出了一大批。

    要说推荐的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场子就是摩托车厂,以前摩托车厂自己没有大学的时候,从偏远地区招收来的工人培训的时候就会把优秀的筛选出来,然后再放在工厂实习,并且开设夜校,学到一定程度然后就推荐给各个大学,或者是参加统一的高考。

    现在要说哪个厂的大学生数量最多,那绝对是摩托车厂。

    当然摩托车厂有个大学,虽然名义上不是摩托车厂大学,不过是个京都人都知道,这就是摩托车厂自己办的大学。

    刘海也没办法把所有人都划拉到自己的车间,毕竟整个厂子那么多车间。

    刘海把名单划拉完了,然后就交给苟荣一份。

    苟荣,李大力,张小满这三个人已经是三级工程师,并且享受科级待遇,当然三人早就通过夜校拿到了大学文凭。

    三人在理论上稍微有些欠缺,但是在动手能力上比大学里面的教授都牛逼。

    至于下面其他的人有些正在读夜校,有些已经拿到大学文凭。

    刘海也征求过三人的意见,如果三人想去摩托车大学任教也是可以。

    不过三人都不愿意去,愿意跟着刘海搞项目。

    三人的这个选择是十分明智的,现在去大学当老师,固然能够风风光光。

    但是三人没有当老师的经验,并不是说某些人技术好就能够当老师,当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听得懂,就像有些老师自身的学历非常牛逼,但是说不定还没有隔壁班学历低一点的老师教的学生成绩好。

    自己学历并不代表能够教好学生,因为教学生并不是照本宣科。

    三人跟着刘海开的项目多,拿的津贴也足够多。

    去当老师,可能也就一个岗位津贴,其余的多半就没有了。

    而且跟着刘海学习到的都是最牛逼的技术,如果现在去当老师,也许技术水平就基本停滞在现在这个水平。

    而且苟荣现在就是一个例子,单独负责一个车间,其他人也能想到后面还有更牛逼的东西,说不定就是自己负责。

    维修科里面的人没有一个愿意离开,就这十几年大家拿到的荣誉都是一大堆,更别说每个项目成功了,都有不菲的福利与奖励。

    维修科这边暂时刘海不打算增加人,把人手全部增加到数控机床车间。

    数控机床刘海只是制定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后续全靠耍嘴皮子理论指导。

    反正航母上有相关专业的书籍,主要是数控机床这个领域涵盖的范围太广,要全部让刘海自己来搞,恐怕一辈子都陷入这个项目里面去了。

    刘海航母上还有那么多好东西,怎么可能不抄。

    下一步刘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