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后第2天中午,村里面就把围起来的围堰放水抓鱼。

    虽然是大冬天,但是队里面的人都很积极,大人小孩早就在岸边看着了。

    因为山上的泉水的原因,所以逐渐形成了一条小河沟,队里面又动用人力物力,围起了几个围堰。

    还有大片大片的冬水田,这在刘海穿越的时候,京都很难看到了。

    这些冬水田里面的泥土带点黑色,这就是放了农家肥。

    抓起来的鱼现场称重,然后按照人头分。

    刘海的户口虽然没在村里面,还是分了一条四五斤重的大鲤鱼。

    在南方很多人不愿意吃鲤鱼,但是北方的鲤鱼就好吃。

    北方的很多年画上都有大鲤鱼,而且市场上的鲤鱼比其他鱼要贵,招待客人的话,鲤鱼比其他鱼都有面子。

    其实这种野生的什么鱼都好吃。

    还有一些小的鱼就放在了其他围堰里面,队里面其他围堰里面的鱼每年也要卖不少。

    下午王红梅就回来了,也带着乡里面发的福利。

    乡里面过年实行值班制,有些人年前放假,有些人年后放假。

    王红梅回来了之后,就把刘海带回来的东西整理一番,因为刘海自己在家里待不了几天,所以带回来的东西基本都是给王红梅家里。

    晚上又到村长家里吃了一顿饭。

    第二天刘海又请村长队长,不过刘海带回来的都是城里面买的好东西,烤鸭,烧鹅,烧鸡,烤肉,卤牛肉还有一些水果罐头,一些下酒的花生米等等的。

    刘海也拿出来瓶装的汾酒,在这个时代瓶装的酒那就是有面子,而且汾酒在北方的话,接受度很高。

    “我表姐想去西南,你知道吗?”晚上王红梅开口问刘海。

    “听她说起过,她真的要去?”刘海对这件事情不好怎么说?

    “可能要去,毕竟她就一个儿子,如果儿子到了西南,一时半会儿恐怕回来不了,不是说你们院子里面还有一家人都到了北疆去了吗?”

    “表姐也去问过,可以调到那边去开车。”王红梅又说道。

    不说两人的私人关系,就是站在利益的角度来说,刘海也觉得王红梅的表姐不应该丢下京都的户口,然后去西南。

    就王红梅表姐现在院子里面的那一间房子,在刘海穿越的时候,足够别人奋斗几辈子,更别说一个京都的户口。

    现在离开当然很容易,但是还想回来的话就很难了。

    “这件事情我不好说什么,毕竟那是她的儿子,她有她的想法也是很正常的。”刘海摇摇头。

    “也真不晓得表姐的儿子是怎么想的,要主动到西南去,狗子就不让他去,就让他留在京都。”王红梅听到这话开口说道。

    成年人的思想怎么可能与学生相比,不过大学毕业如果分配到西南,如果有能力加上运气好,应该也很容易出人头地。

    但是有时候事情说不清楚,都说80年代的大学生什么样什么样,但是刘海上辈子也看到过很多一辈子碌碌无为的。

    因为不管在任何的竞争行业里面,越往上竞争越激烈。

    而且可以预见的国内的大学生,在这几年会不断有大学生毕业,而且数量也越来越多,因为这是一个人口小高峰。

    50年代初第1批人口小高峰就到了,所以后面大学生只会越来越多。那么大学生越来越多相应的他们的社会地位以及价值也会相应的降低。

    在任何行业,数量都是决定地位的主要原因。

    商品也是一样,数量越少价格越贵,数量越多价格越便宜。

    “其实你有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