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女人和小孩,仁宗执政初期估算人口为六千万左右,执政晚期估算约一亿。

    正因如此,包拯才夸耀仁宗盛世,为“自三代以降,跨唐越汉,未有若今之盛者。”意思是连唐朝的贞观开元,汉朝的文景明章等盛世,都比不了现在仁宗盛世。

    人口多,事儿自然也多。各地灾害、民生治理、官员弹劾、州府大事等等,都会一一呈上来,在政事堂交由宋朝皇帝以及文武大臣们商议。

    不过一般也就是赵祯过一下目,具体处理方式则由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帮忙,解决方案得到赵祯首肯后再由翰林学士院起草诏书,这样政务就算是完成了,实际上的工作量并不是特别大。

    所以总得来说早朝的议会基本上就是各个衙门向皇帝汇报工作以及呈交解决方案的地方,工作做得好,方案做得佳,得到了皇帝的同意,那么政令自然就下达。

    今日政务很快就处理了大半,就在这个时候,学士院权直孙睪站出来说道:“官家,见钱法和贴射法复用之后,各地茶商纷纷抵制,朝野上下反对的声音也都络绎不绝,这件事情,是否还是要商榷一二?”

    知枢密院事李谘低下头,脸上的表情露出苦涩的笑容,随后老态龙钟,颤颤巍巍地出列拱手说道:“官家,臣老迈体衰,已不能再为国家效力,请乞骸骨。”

    “仲询公!”

    赵祯皱起眉头看着他,随后扭过头问三司使程琳道:“此事难道不可为也?”

    程琳摇摇头道:“见钱法开后,朝廷用度恐怕.......”

    “这......”

    赵祯就揉搓着太阳穴,随后摆摆手道:“仲询公尚不足六十,正是为国为民之际,岂能现在就弃国家而去?不准!”

    “臣......”

    “好了,此事先搁置,容朕好好想想。”

    “是。”

    李谘就黯然退了下去。

    赵祯心情不免有些低落,又强打起精神,继续处理政务。

    很快昨日积攒的政事就全都做完,到早上的时候群臣散朝,各回各衙门办公去了。

    本来吕夷简等三相三参也应该回各自衙署,但现在全都跟着赵祯离开。

    群臣们都习惯了,官家和几位宰相最近神神秘秘,每天就往宫里呆着不出来,有关系亲近的去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令人十分困惑。

    散朝后赵祯并没有直接去后苑,而是在垂拱殿后殿和几名宰相召开了会议。

    “现在朝廷每年用度非常高,除三冗之害外,边防军费耗资无度,加之赵元昊猖獗,屡屡挑起边患,边军不能无粮。”

    赵祯坐在后殿的太师椅上,看着下面三相三参等重臣说道:“然交引法虚估愈加高昂,商人入粟边郡,算茶与犀象、缗钱,为虚实三佑,出钱十四文,坐得三司钱百文,六七倍不止,河北沿边十六州军,自天圣九年至景祐二年终,五年便籴粮草,计虚费钱五百六十八万余贯。”

    下方吕夷简等人脸色凝重。

    大宋每年的军费高达四五千万贯,其中大头由各地厢军、禁军和乡军占据,边军的开支则只有一千多万贯。

    因为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使得失地流民极多,造反起义者如过江之鲫。

    为了安抚造反军,朝廷就只能招安,养着他们。

    甚至不仅是养着这些流民,目前军中登记造册的军队人数就已经超过了一百二十万,禁军八十万,厢军四十多万。

    但其中将领吃空饷的不计其数,朝廷不仅要养着那些流民,还要养着那些吃空饷的权贵。

    所以导致军费高昂得不像话。

    为解决军费开支的问题,宋朝朝廷一直在想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