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所以肃清朝廷风气,势在必行。

    先不说下面像张亢、狄青、王素、韦焕之等高级将领、文官愿不愿意跟随的问题,单说军队改制之后,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不错,相公智珠在握,辽人的每一步都算得清清楚楚,换了其他人,想来绝无可能胜利,这一切都是相公的功劳。”

    范仲淹指着远处道:“的确是凶险,若是我们贸然追击,远处森林遍布,我们就只能走主道官路,势必会被他们的炮火伏击,后果不堪设想。”

    并非赵骏在迫害这些官员,而是他必须要改变这种风气。

    范仲淹双手背负在身后,与王素、韦焕之等人悠闲地走在营外,目光扫视着远处的旷野。

    众人纷纷夸赞,近乎恭维。

    这样下去大宋还有救才怪。

    二是火器时代的到来。

    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行军打仗,人才非常重要。

    至于如拥兵自重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体制解决。

    “哪有,若非相公,恐怕我们也可能要中辽人的奸计了。”

    有一个后世人把信息提前告诉了他,让他料敌以先,自然能百战百胜。

    若是以前,遇到范仲淹这样的情况,哪怕是个文官,恐怕也早就群起而攻,以防止他拥兵自重为名,势必要将他拉下马了。

    因而现在宋军及时进行调整,在顺州和怀柔以南的大柱庄、望京馆、孙侯亭等地驻扎,让各部各回各营,开始吃早饭,然后睡大觉。

    特别是后者,先进的热武器让他们能够对冷兵器为主的辽军形成质的碾压。

    不然以宋军以前那样的情况,即便有信息差,也很难在正面战场上与辽人真刀真枪取得胜利。

    因此范仲淹这次能够实现对辽国的大胜,很大程度上还是占了大宋综合国力提升,并且武器装备更加先进的便宜。

    总结来说,就是“时代变了,大人”。

    若他因为这个原因而居功自傲,自以为自己了不起,王素韦焕之这些不知道内情的外人自然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之处。

    但若是让政制院内帮知道内情的人得知,恐怕就要笑话他狐假虎威,却要沾沾自喜了。

    几个人正说着。

    张亢从营里走出来说道:“相公。”

    “公寿这么快就醒来了,不是让你好好休息一下吗?”

    范仲淹见张亢顶着一对熊猫眼,显然没怎么好好睡一觉,不由得皱起眉头。

    张亢确实疲惫,却说道:“下官左思右想睡不着,思来想去觉得这样会不会不妥?将士们都在休息,若城里的辽军忽然杀出来?”

    他昨晚也一晚上没睡,一直在厮杀来着,直到今天早上才去稍微休息了一会儿。

    可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睡了一两个时辰,还是因为不安感而醒来,这样毫无防备,确实有些太不谨慎了。

    范仲淹一拍脑门道:“公寿昨夜一晚上没睡,我只让你去休息,却是忘了告诉你这件事。”

    说着他笑着指向顺州城方向道:“耶律宗真吓破了胆,连夜往北逃了,现在城里只有不过五千人,主将还是我们的内应。”

    “额”

    张亢傻眼。

    合着城里的守军主将是他们的人?

    一晚上好像白担心了。

    不过仔细想想。

    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现在是什么情况?

    辽人惨败。

    耶律宗真仓惶北逃。

    皮室军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