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点点头道:“好,这件事就由同叔公去办吧,朕相信晏公自有分寸。”

    “是,陛下。”

    晏殊拱手说道:“那臣就告退了。”

    天色已经很暗了。

    皎洁的月光洒落在大地上,到亥时三刻,心神不宁的赵祯从书房座椅上站起来,缓缓走到了窗边。

    窗外银辉照耀,窗前柳树随风起舞,草地上万紫千红的花丛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赵祯这个时候的心情很复杂。

    他一边希望赵骏的眼睛尽快好起来,又不希望对方那么快就好。

    出现这种矛盾的心理来源于赵骏极其厌恶大宋。

    而且在赵骏的心里,对大宋的君臣也没什么好感,他害怕赵骏眼睛康复,知道真相之后不会帮他。

    可如果赵骏眼睛不好的话,那大宋的未来前途将会一片黑暗。

    纵使他们已经知道了未来,想办法躲过了被西夏连续击败三次,以及三易回河的命运,也依旧逃不掉可能被外敌灭亡的结局。

    因为赵骏说得没错,历史就是一个轮回,在有限的生产力结构下,汉人不断内耗,最终只能进行王朝更迭,同时还有外敌环伺,辽、金、蒙的威慑。

    在这种天下大势下,即便是知道了未来会发生什么,也很难改变。除非提高生产力,把蛋糕做大,才有继续维持下去的可能。

    “唉。”

    想到这里,赵祯叹了一口气。

    他需要赵骏能帮他提高生产力,让大宋不会出现几十年后的灭亡。

    也需要赵骏可以帮他完善科学体系,让科技的种子在大宋萌芽,从而开始工业革命,让大宋国力强盛。

    但赵骏本身就代表了不可预测,在瞎的时候他们还能控制,一旦复明的话,因为厌恶大宋而故意流出假消息,或者胡搞乱搞,坏了大宋江山怎么办?

    所以这就形成一个死结,赵骏眼睛好了,会变得不可控。赵骏眼睛不好,生产力就不能得到提升。这让赵祯内心很难平静。

    希望赵骏只是面冷心热,嘴上厌恶着大宋,心里还是愿意帮助自己老祖宗留下的江山吧。

    赵祯看着窗外的月,愣愣地出神。

    实在不行。

    自己这个赵家祖先,也只能求求他这位子孙后人了。

    .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夜已深,月儿渐渐从东边到了西边,即将落下的时候,便初入寅时。

    汴梁城此时还正处于寂静的沉睡当中,街道上空无一人。

    唯有诸多宰相府邸,早就已经灯火通明,三相三参,以及范府门外,早早地预备了轿子,等待着府邸主人到来。

    仁宗朝早期特别勤政,几乎是一天一朝,每天早上固定寅时四刻在垂拱殿召开朝议。

    曾经有一次赵祯三天没上早朝,吕夷简、陈尧佐、赵稹等大臣就把负责宣旨今天不上早朝的内侍省副都知阎文应给包围了起来,要他给个说法,就可以知道仁宗有多勤政。

    不过今天倒是个例外,因为昨天散值后没多久,官家就下来圣旨,告诉明天要来上早朝的大臣们,说“明日不议政”,歇朝一日。

    这个消息让饱受早起之苦的诸多大臣们兴高采烈。

    但对于吕夷简、王曾、王随等三相三参来说,却跟以往没什么区别。

    因为今天就是赵骏摘开眼纱的日子!

    寅时初,整个后苑就到处点燃了烛火,明明还是漆黑的夜晚,仿佛变得通光明亮。

    赵祯顶着一对熊猫眼出现在了观稼殿,跟他一样的还有晏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