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爷……”

    陆育新还想再劝,朱景洪却笑道:“若真有贼人,只怕也吃不下我两拳,你们若是不信……回了行宫,我们可以再切磋一番!”

    这一句话,堵得众人哑口无言。

    十三皇子天生神力,自小喜欢舞枪弄棒,如今更是练得骑射无双,京中勋贵可谓无人不知。

    别说是他们八個人,就是再来八个,只怕也不够朱景洪揍的。

    见众人不言语,朱景洪当先迈出一步,背着手往前方走了去。

    “走了!”

    众人无奈,而后只能跟上去,并发誓回去后调换岗位,再不跟着这位爷担惊受怕了。

    街上行人虽多,步行却不太受影响,何况还有陆育新在前开路。

    “育新,你家袭着镇江卫指挥佥事,可知晓金陵有四大家族?”

    镇江府挨着应天府,所以陆育新算是本地人,对此间所知要详细些。

    陆育新退后了两步,跟在朱景洪身边欠身答道:“回十三爷的话,是有这么个说法儿,说的是贾史王薛四家!”

    “这四家唯薛家留在应天,其余三家随世祖爷去了神京,如今……”

    听着陆育新的介绍,朱景洪思绪飘出了很远。

    金陵四大家族确有其事,让他终于确定,自己是穿越进了红楼。

    他前世并未看过原著,只在粗略看过电视剧,对剧情不是很清楚,只知有十二钗和四大家族。

    但这几天他也没闲着,通过梳理前身的记忆,让他对这方世界有了基础的认识。

    在前世历史的基础上,大致到了元末时偏差还不大,依然是明太祖朱元璋扫清寰宇,以布衣之身统一了天下。

    然朱元璋之后,历史便完全不同了,只因继位的不是朱允炆,而是晋王朱棡被立为太子,成了大明朝的太宗皇帝。

    太宗继位后奉遗诏迁都洛阳,往后历经高宗、仁宗、宪宗,大明朝国力蒸蒸日上,四海咸服万国来朝。

    然而任何封建王朝,都逃不过历史周期率,当皇位传到第十二位皇帝懿宗时,大明朝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在懿宗崩逝灵庶人继位之后,国内乱贼肆虐北方和陕甘之地,加之此时蒙古黄金家族崛起,率领关外各部不断袭扰九边。

    治平二年六月,既大定二十年六月,蒙古各部突破九边防线,官军一溃千里,半壁江山沦丧。

    当是时,受封兰州的懿宗四子,肃王朱审焯收敛九边残兵,重新举起驱逐鞑虏的大旗,开始了平定天下的征途。

    治平五年九月,只用了三年时间,肃王一系收复了西北,东北方与蒙古成对峙之势,南与朝廷互为依托。

    但问题是,统兵十万的朱审焯亦为皇室近支,所以深受皇帝朱审炤的忌惮,对其多番削弱打压限制。

    肃王实力受损,他本人心忧之际,其手下人更是惶恐不已,纷纷劝其早做“打算”。

    最终在半推半就之间,肃王朱审焯昭告天下,指责朝中有奸臣作乱,致使山河沦丧生灵涂炭。

    随后,朱审焯以皇明祖训为号,举起了清君侧的大旗,从长安发兵直指神京。

    或许真是天命所归,朱审焯所到之处,军民百姓少有抵抗。

    在主力抗击北虏之时,肃王之军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便打进了神都洛阳,史称“靖难之役”。

    治平皇帝朱审炤于宫中“被”自尽,朝臣在乾清宫正殿匾额上,找到了六年前懿宗传位朱审焯的“遗诏”。

    文武百官耆老军民,遂集体劝朱审焯奉先帝诏命,继位为帝以安天下万民之心。

    朱审焯再三推脱不过,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