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宫大门,在前往会客厅的路上,朱景洪再度明确此行中心任务。

    相较于老六这个老六,太子明显更好忽悠,根本不可能怀疑朱景洪去西北是有“异心”。

    让朱景洪难受的是,太子是跟皇后一个立场,都反对他去西北以身犯险。

    所以他又费了好一番功夫解释,才让太子相信他只是去西北看看,绝不会到战场上去冒险。

    在这种大是大非上,太子非常耿直向朱景洪表明,自己不方便帮他去跟皇后求情,便让朱景洪极为失望离开了东宫。

    且说朱景洪离了东宫,便径直往坤宁宫方向去了。

    此时皇后正在接见命妇,因为他的到来便只能提前结束。

    坤宁宫偏殿内,皇后坐在软榻上,满含愠色看着跪在面前的儿子。

    “你没完了是吧?这件事没商量,你来十遍百遍都是如此!”

    “娘,儿子此生别无所求,难道这么点儿小请求,您都要狠心驳回?”

    “其他事都由你,可要去那等凶险之地,绝无可能!”杨清音说得斩钉截铁。

    “儿子……”

    没等朱景洪把话说完,皇后当即便道:“没其它事就回去吧,往后别再为此事来烦我!”

    “娘……”

    朱景洪话还没说,皇后已然起身离开了,于是他只能知趣的退出了大殿。

    虽然接下来几天他还会来,但他已知道不使非常手段,老母亲是绝不可能松口。

    叹了口气,朱景洪走出了坤宁宫,打算去北四卫那边瞧瞧。

    因是要赴西北作战,所以北四卫如今正轮流放假,每个人都能回家和亲人相聚半月,训练的事情就暂时搁置了。

    可他才走出坤宁门,就被乾清宫的小宦官叫住,却是皇帝传他过去觐见。

    而当朱景洪赶到乾清宫这边,此时朱咸铭正在召见赵玉山,这次议的仍是金陵之事。

    推行清丈的首要一环是人事调整,赵玉山今天拿出了最后的方案,此刻正进呈皇帝御览。

    这份方案到现在,已经更正过四次,每次都做了这样和那样的调整。

    虽然皇帝非常信任赵玉山,但在大规模人事任命上,依然会保证自己的主导权。

    比如巡抚金陵的郑显林,以及升任按察司副使的贾雨村,都是皇帝亲自下旨安排。

    除此之外,在全部调整的五十余名官员中,太子和睿王也分别推荐了六七人。

    “就这样吧!”

    看完之后,朱咸铭说出了这四个字,并将章奏递给了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吕通。

    只要司礼监用了印,就可以下发吏部执行了。

    现在是三月中旬,差不多五月官员们可以到位,给他们两个月时间熟悉情况,刚好秋收完毕后便能推行清丈。

    金陵这一省之地,要想全部清丈完成而无纰漏,一年时间实际上都非常赶,所以朱咸铭给出了三年时限。

    这三年时间,除了可以完成金陵的清丈,也会锻炼出一帮有才干的官员,而这些人将成为下一步清丈的骨干。

    “里面任命的人,多是你的门生故吏,只怕会有人弹劾你任人唯亲!”

    皇帝这话虽说得平淡,可赵玉山又岂敢等闲视之,于是立刻再度跪伏于地。

    “陛下明鉴,臣绝无此意!”

    朱咸铭笑着说道:“朕知道你没这心思,只是提醒你要警觉,快快起来!”

    赵玉山其实很清楚,皇帝这不只是提醒自己,更是在警告自己别有异心。

    他们君臣虽是相得益彰,但君臣就是君臣,猜忌只是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