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票,而是他隐约记得,方才上楼时好似瞧见楼下一群护院足足看护着三个藤条箱。

    这般计算,这老西儿岂不是带了一百五十万两银票来?

    李惟俭面色不动,拱手道:“曹员外爽利。”顿了顿,李惟俭思量着压低声音道:“曹员外,敢问还要在京师滞留多久啊?”

    那曹允升就笑道:“股子都买了,额打算过两日就回家。这京师的醋不地道,忒难喝咧。”

    李惟俭声音压得更低,道:“曹员外若得空,不妨多留上一、二月。须知这传家的营生,可不止是水务啊。”

    “嗯?”曹允升笑容收敛,凝神看向李惟俭,后者却笑吟吟不再言语。

    曹允升心中思忖,想来是因着多出的五万两,这位能为颇大的李公子这才投桃报李?此人不过秀才之身,入京师不足两月便折腾出这般情景,且与少司寇、大司空乃至忠勇王交好,更是得了圣人青眼。想来这般人物不会信口开河,必是意有所指啊。

    想明此节,曹允升也不过多问询,笑着道:“诶呀,这京师的醋虽不好喝,可耍顽的地方颇多,额总要好生逛一逛才是。”

    李惟俭笑着颔首,随即起身拱手道:“如此,咱们这便去过了股子。。”

    “好说好说。”

    那藤条箱自然不劳李惟俭动手,伙计合拢了,提下楼来交给了楼下等候的吴海平。

    茶楼就在内府斜对过儿,一行人入得内府,寻了书办将四十五万股子过户,此事便算是成了。

    待出得内府,曹允升恭恭敬敬将李惟俭主仆二人送上马车,看着其隐入雨幕之中,半晌才叹息道:“这京师果然藏龙卧虎啊,这位李公子才十四?”

    “十三。”账房老张在一旁说道。

    曹允升连连颔首道:“了不得啊,说话办事滴水不漏,说不得来日就是另一个少司寇。”

    老张不解道:“为何不是陈督宪?”

    曹允升乜斜一眼,冷笑一声没言语。转而说道:“走,回会馆,告诉伙计们,额们只怕要再多住俩月咧。”

    ………………………………

    马车上,李惟俭暗暗思忖,除去手中的三分股子,过给大姐姐的一分股子,余下尽数发卖,所得一百六十万两银钱。

    这银子……有些烫手啊。余下的那三分暂且不能再动,总要留着日后算计忠顺王……

    眯眼思量一番,李惟俭忽而吩咐道:“海平,回内府。”

    “啊?这都快到造办处了……”

    “少啰嗦,让你回就回!”

    “得嘞,公子您说了算。”

    马车寻了个巷口调转方向,须臾又回了内府。李惟俭亮了腰牌,径直行到二堂前,与书办言语一声,说求见忠勇王。

    书办进去通禀,过了片刻这才引得李惟俭入内。

    忠勇王红光满面,今儿一早入宫得了圣人夸奖,还赏赐了好些物件儿。忠勇王心中理得清,此事自然是沾了李惟俭的光儿。因是笑着招呼道:“复生来了?可是有事?怎么还提着个藤条箱子?”

    李惟俭恭敬一礼,起身左右看看,再次躬身道:“王爷,学生有要事禀报,还请王爷屏退左右。”

    忠勇王略略一怔,随即道:“既如此,你且随我来。”

    李惟俭随着忠勇王去到后头暖阁里,待忠勇王落座,赶忙将藤条箱献上:“王爷,此为学生孝敬圣人的。”

    “嗯……嗯?”忠勇王不解,打开藤条箱,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便见内中半数整齐码放,半数散乱堆叠,满满当当全是银票。粗略点算只怕有几十万两!

    “复生,伱这是何意啊?”

    李惟俭便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