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人送来的书信,让曹操不得不处理。

    一是从下邳送来的议和书信,要派遣使者来与曹操说明阙宣叛逆之事,并且押送叛贼千人,送至曹操麾下任由处置。

    第二拨则是小沛的甘公,是在徐州极有名望且德高的长者,他想要求见曹操,以亲自拜谢曹军与百姓秋毫无犯的军令。

    在二者书信先后不久送到曹操手中时,他几乎没有多少迟疑,就选择了去见甘公,而将接见下邳使者的事情交给了张韩与戏志才。

    “伯常,能谈成议和,把此时占据的胜势,尽数换成钱粮军资,也是一件功绩。”

    曹操拍打着张韩的肩膀,让他尝试跟随戏志才前去议和,此需要辩才、学识、心性,不是谁都能出使的,张韩当年为武夫,转为内政之臣不过数月,想来这等场面也没见过。

    “伯常不必过于担忧,跟着志才谈论便是,如有需要则为他准备些说辞、情报,”曹操微笑着,意味深长。

    戏志才在旁听得明白,这是有意培养,而且是各方面的培养张韩,这种培养用的可不是书经里的知识,用的是实绩。

    等同于,大战练兵……真够舍得的。

    “主公放心,在下尽力而为。”

    张韩拱手鞠躬,态度认真而且谦和,令得曹操忍不住想要再次提醒。

    这孩子,面色竟如此严肃认真,看来的确想办好这件事……毕竟这不比辩经,辩经出了胜负无非是多罚杯酒,胜者多些名声,败者可挣洒脱。

    这是议和,轻则言语塞滞,丢人现眼;重则令将士厮杀赚取的局势白费,被人牵着鼻子走。

    “尽力就好,不必逞能。”

    曹操关切的淡笑,挥手让两人各自去准备。

    又一日,得到了些许情报消息,来人是徐州陈氏这一代最为出名的陈登,以及庶人一派的别驾孙乾。

    清晨,张韩和戏志才在军帐中等候,不多时宿卫来禀报徐州下邳使者已经来到,请入了帐中。

    孙乾富态、陈登清瘦。

    两人各有不同,但眉宇之中皆有傲气。

    孙乾双眉较低,面带笑意,总有亲和之感,这种人从一见面开始,无论聊些什么,你都感觉他在很和善的笑着,不会生出恶意。

    而陈登则儒雅得多,且发髻、玉佩、剑穗等物,无不是士人仪表的标配,加上其胡须整洁、修剪得体,仪表更显堂正。

    两人往帐中一站,自然分出主次。

    陈登在中,而孙乾站在他身侧。

    “二位,在下徐州典农都尉陈登,这位是我徐州别驾孙乾,特来请见曹公。”

    张韩先行站起来,请两人在戏志才左手位置上入座,同时说道:“陶徐州已经反叛汉廷,二位都是名士,应当早思后路。”

    “嗯?!”

    两人正要坐下,听见这话马上又站起来了。

    怎么的呢?!我们没反叛啊?

    “这位先生,敢问此话从何说起?”

    陈登目露锐色,紧盯着张韩。我们是来议和的,你不听听条件吗?!刚进帐就是一棍子?哪有你这么议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