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下子驱散了两位老人的尴尬。

    打完了招呼,李乘欢说:“霞宝都会被背诵古诗了呢。”

    李动江顿时假装十分震惊的表情,说:“哇!霞宝年纪这么小,就会背古诗了吗?霞宝这么厉害呀!”

    奶奶程慧芳也说:“霞宝好棒吧……”

    李曦霞羞涩地点点头,用腼腆又极为软糯腔调说:“我,我会背春晓,还会背咏柳。”

    李临岸便对女儿说:“来霞宝,给爷爷奶奶背一个古诗好不好?”

    大家都宠溺地望着李曦霞。

    李曦霞看了看李乘欢,然后站直了身体,双手背在身后,大声而匀速地背诵:“咏柳,贺知章……”

    她极有仪式感地将两首诗背完,大家都开始鼓掌,李曦霞感到不好意思,羞涩地躲到李乘欢的后面抱大腿,偷看大人。

    众人哈哈大笑。

    外婆刘淑娟笑着说:“好了好了,我们别在外面站着了,里面火烧得旺,暖和,我们进去坐!”

    ……

    首次在一起过年,比以往热闹得多。

    虽然是亲家,但是在此之前,舒代贵和李动江两位老人的相处模式大抵只能说是礼貌客气,谈不上多么亲密,在一些必须接触的场景里,各自也是将对方以“奉为上宾”的方式对待的,尊重有余,却是自然而然地拉远了距离。

    虽然是乡下,但舒代贵家里的装修并不差,乡里三通以后,他这里也是远近最早铺瓷砖,安沙发的,后来越来越多的同乡效仿,所以哪怕是面对县城来的李动江,他也不会觉得自己家寒酸,十分热情地拿出好东西招待。

    堂屋里有大彩电,有沙发,甚至连厨房都用一个门帘给隔开了,唯一具有乡下特点的只有代替了茶几的大火炉。

    柴火烧起来,整个房子都暖洋洋的。

    电视里快要开始播放春晚了,李乘欢带着李曦霞在一旁认英语单词的卡片,外婆和奶奶带着老妈包饺子,时不时李曦霞跑过去看一看,舒兰忍不住问了一句:“霞宝你在看什么呢?”

    李曦霞一本正经地说:“看妈妈有没有好好学习。”

    奶奶和外婆哈哈大笑。

    李动江和舒代贵两人聊了一阵,老爸开了一瓶白酒,又弄了两盘凉拌猪耳朵,陪二老喝酒,两个老头儿一边喝酒,互相吹捧。

    “说实话啊亲家,不是我说你,你呀,你的能力,要是出去闯荡一番,肯定比现在还要好……哈哈,我不是说你现在不好啊……”

    “哪里哪里,我就是运气,而且我觉得人嘛,这一辈子钱是挣不完的,伱觉得呢?要说佩服,还得是你,当年你那一批,你是最先提副科的吧?当时我还在乡里当队长,都知道你了,说实话,你要是想要往上走走……”

    “别这么说,我啊,和你一样,对那些钱啊,名利啊,权利什么的没有什么欲望,当干部的时候给老百姓多做点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哈哈,说的对,我们啊,是同一种人,不然也不能成为亲家啊……”

    聊着聊着,便从互相吹捧到了“英雄所见略同”,随后两个老头儿又将注意力放在了李临岸身上,借着醉意开始了教育模式,“当丈夫要如何如何”、“当父亲要如何如何”的说教。

    李临岸只能尴尬赔笑,“啊是是是……”“啊对对对……”

    “辞旧迎新贺新年!”

    电视上开始播放春晚了,饺子也包好下锅了,外面有零星的爆竹声响起。

    李乘欢靠在沙发上,感受着这一切,暖暖的,浅浅的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