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拳,调整脚步,身位,他的身体随之而动,同样不断调整着脚步。

    张伟亮不住点头,李乘欢的脚步移动已经到了连他都挑不出毛病的程度了。

    刺探,横移,摇晃,躲闪,羚羊跳,再躲闪,换架,同时拳头不断刺出去,偶尔一个闪身后,腰部当家,一个重拳出击刺破空气,偶尔连续出拳,全身协同。

    充满了美感!

    一个动作熟练,且协调性极好的人,空击的时候会给人一种极为舒服的观感,如果配上鼓点明显的音乐,堪比观赏顶尖舞者舞蹈。

    无论是舞蹈还是运动,美感的本质都来源于节奏,协调性,从这个层面上讲,顶尖的舞者和顶尖的运动员殊途同归。

    空击是非常累的,李乘欢满身是汗,才停了下来。

    张伟亮一阵沉默。

    李乘欢让他更加惊喜的另一个特质就是……耐心!

    小孩子大都是浮躁的。

    从让李乘欢开始接触搏击训练起,他安排的所有项目,这孩子都能一丝不苟的完成……这一点还不是最重要的。

    更为重要的是,每次李乘欢训练的项目都是在不断重复着跳绳,空击,拳击靶等等基础训练,以及三次训练才有一次的摔揉术,而重复多了,难免枯燥,但他从来没有喊过一次累。

    也从未抱怨过一次。

    甚至此时李乘欢还没有开始接受沙袋训练。

    沙袋并不适合小孩子打,沙袋是打击力量的训练,根据使用的不同重量和类型的沙袋,选择不同的打击方式,提高打击力度和准确,训练骨骼和肌肉的承受能力,爆发力。

    而李乘欢太小了,骨骼和肌肉还在增长发育的阶段,过早的练沙袋弊大于利。

    但就算如此,这孩子如今的格斗水平也远超普通人了。

    最明显的优势就是,他的距离感太棒了。

    距离感是格斗类运动项目最重要的能力,除非天生异禀,否则只能通过大量的拳击靶或者实战训练一点一点地锻炼。

    李乘欢有天赋,还有刻苦,他距离感已经比张伟亮巅峰时还要强了。

    而距离感和协调性极好的效果就是,如果某一天李乘欢和一个人发声冲突,只要他愿意,只依靠躲闪,把对方累死,对方也碰不到他一下。

    只是唯一遗憾的是,李乘欢这么好的苗子,如果专心练习格斗,肯定能练出一定的成绩,但他对此并不感兴趣。

    准确地说,是很直接地拒绝了:“嗯……拳击青训?我不去。”

    他拒绝去更好的条件下练习格斗,但他又对这件事报以极大的热情,这就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

    为什么?

    张伟亮至今都能记起李乘欢的回答:“嗯……我希望长大了可以保护别人。”

    原本以为,这句话会是一句类似于“我长大了想要当科学家”的童言无忌,慢慢长大了,热情就消弭了。

    然而在李乘欢身上并不是如此的,看着他长大,张伟亮分明感觉,他真的从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那般坚定地决定,要为了拥有保护别人的能力而去练习格斗。

    这孩子身上还有很多奇妙的特质,说实话,跟他待久了,连自己的性格都会变得平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