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可是这个季节哪有清淡的给他吃,

    “郎君,要不去宫里要一些秋葵,”陆定娘问道,这个季节也就宫里会有秋葵,

    “秋葵?你是说皇家别院的秋葵?”

    宫里的秋葵是皇家别院出产的,因为那里有一眼温泉。

    “对啊,为什么我们不自己种。来人,备车本王要去皇庄。”李慎一拍大腿,

    没有不会自己种,扣大棚这事农村都知道,李慎小时候还帮忙放过草帘子呢。

    没有塑料布,可他有玻璃,只要密封性好,再加个炉子不就行了?

    李慎是一个想到什么就要立刻去做的人,因为如果想到后不做,那过不了多久,李慎就会把这件事忘记了。

    来到皇庄李慎先去了玻璃坊,拉来好几车玻璃还带走了一个工匠。然后又到了木工坊,找了两个木工,拉了辆车实木带着工具。

    李慎又从棉花工坊拿了一点棉花,现在的棉花工坊因为没有材料已经停工了。

    然后李慎就带着人马火急火燎的回了纪王府。

    “来把这里都铲了。嗯这棵树也修剪一下,这边的花草,都不要了。”李慎自己的花园里指点江山,

    “王爷,这些可都是名贵的花草啊,”韦富贵小心疼的道。

    当初这些花草树木可都花了不少钱收购的,还有这树当初运输费比树都贵。

    韦富贵作为管家,又是受韦贵妃嘱托为李慎看护王府,对于小主人这么败家的行为当然要出言制止。

    “富贵,你听没听过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句话。这些花草自从建府都已经好几年了,本王早就看腻了。”李慎不为所动。

    说完不管韦富贵如何捶胸顿足的心疼,继续指挥着府里下人开始弄出一片空地,足有半亩左右。

    然后组织人开始修建玻璃暖棚,当然这么大工程也不是一天能够完成,他只是过了一把包工头的瘾而已。

    这几天朝堂上吵得喋喋不休,原因竟然是因为李慎带回来的稻谷推广由谁做的小事。

    不过朝堂上的形式却有些玄妙,起因是晋王李治跟魏王李泰都想要这个推广稻谷的机会,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推广开来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功绩,最少可以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不过因为这事朝堂才开始两极分化,争论不休。

    老一辈的宰相公爵都没有发表意见,这等小事谁做都可以,五姓世家支持李泰这毋庸置疑,

    最让人想不到的却是有人出来替李治站台,琅琊王氏、弘农杨氏、河东裴氏、京兆杜氏、河南元氏、河东柳氏、昌黎韩氏等等

    这些老牌的士族虽然不及五姓七望,但是也不弱多少,尤其是再加上一些小家族。

    这些家族的官员加在一起,完全可以与之抗衡。

    这样的场景是谁都没有想到的,包括李世民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