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所谓风烛残年,恐怕就是指这个状态吧?

    眼看一家三口悲从中来,徐达还在感叹:“想我徐达戎马一生,虽然也有吃过败仗,但也可以勉强称得上百胜将军了,等到了地下,也不至于被那些先走一步的老弟兄们笑话。若是有幸能遇到伯仁,倒是能跟他喝上几杯。”

    这里的伯仁是指常遇春的表字,可不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那个伯仁。

    “那啥,徐叔叔,能否容我说几句话?”朱楩抓抓脑袋,自从进来又是被贾氏审视,又是被徐达交代后事的,能不能让他说几句话?

    徐达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说道:“我堵着你嘴了吗?”

    真是不会看气氛。

    朱楩不跟徐达一般见识,毕竟他是病人,自己是好人。

    “咳咳,”朱楩轻咳一声,说道:“徐叔叔,也不知道你怎么突然当起了说客。我什么时候跟我爹闹了?”

    “你别以为我病在家中就不知道消息了,你小子还敢自号圣可汗?你这是打算在草原登基啊?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同朝哪有两个皇帝的说法,”徐达顿时瞪大了眼睛。

    贾氏不可思议的看向朱楩,好小子,你是真敢胡来啊。

    “我是从宫里出来的,”朱楩低垂眼眸,透露出一个信号:“我爹还打算来年开春让我替他巡视天下来着。”

    徐达浑身一震,本来病恹恹的脸上,显露出一抹红润的光泽,眼中也闪过一抹精芒。

    徐达可是知道的,朱元璋之前曾对他秘密透露出,想要做两手准备的打算。

    其实朱元璋也有六十七八岁了,说句难听的,历史上朱元璋就是在洪武三十一年驾崩的。

    诸侯藩王死了叫薨,只有皇帝皇后死了才叫崩。

    朱元璋在历史上享年七十一岁,实际上也活不久了。

    也不知道是否真有些玄幻色彩,据说老人在天命降临之前,好像能感应到自己的日子一样,有的会提前做好准备,或是提前安排好后事。

    徐达在交代后事遗言,朱元璋,又何尝不是在为身后事做预防?

    朱元璋是自己试探出朱楩的野心的,也被朱楩所描绘过的远大理想所震撼,更加喜欢朱楩的武力与能力。

    所以朱元璋不得不考虑,朱允炆上位,真能打得过这个十八叔吗?

    朱楩是一定要造反的,朱元璋在清楚知道这一点的前提下,要么废掉朱楩。

    可问题是,这个混账真不怕被贬为庶人,反而大有一副,有本事你把我流放云南啊。

    好家伙,送你回家去造反是吧?

    至于砍了朱楩。

    老朱舍不得,毕竟虎毒不食子嘛。

    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亲子情,一步一回顾。

    朱元璋在舍不得亲手杀死自己亲子,又知道朱楩一定会造反,加上朱允炆也是一定会削藩,这对叔侄之间已经没有缓和余地等复杂情况下。

    他,又能如何?

    或许这就是王家的无奈吧?

    朱元璋只能做两手准备,一个是继续以朱允炆为储君,等他死后,新君登基,平定国家。

    再一个就是以朱楩为国君,可能对国家稳定存在着巨大隐患,可一旦朱楩能一直以强盛的武力与军功继续开疆拓土,把大明江山开拓到远超历朝历代的规模,甚至是比始皇帝还要夸张,不仅仅重新统一中原,而是统一了所谓全世界,世人自然无话可说。

    只是之前朱元璋也一直在犹豫,从此刻,徐达才算是真正确定,朱楩在暗中已经有了储君的资格,已经有了夺嫡的资本。

    徐达像是回光返照一样激动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