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朱棣差点没骂街,那是我儿子,我儿子,你想要儿子你自己生去。

    “还有允炆,你这次虽然冒失了,也需要付出代价。不过咱刚才也说了,你还有机会当皇帝。但是你得跟着咱好好学学,怎么当一个好皇帝。以后离那些儒家远一点,儒家手段是用来愚弄百姓的,帝王手段他们不懂,”朱楩又转头对身后的朱允炆说了句。

    朱允炆浑身一震,不可思议的看向朱楩。

    别人不知道,他自己难道还不知道?

    他要学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可是打算要杀死十八叔的啊。

    结果十八叔不但不计较自己,甚至还打算让自己有做皇帝的机会?

    真的假的?

    这里面难道有阴谋?

    总不可能,十八叔真的只是看在当初自己父亲跟他的兄弟情,然后如此大度吧?

    其实朱楩也很犹豫。

    正如朱楩自己所说,之前在城门下,若不是蒋瓛及时出面,就算自己真的把那些士兵杀了,难道还能把朱允炆砍死吗?

    他怎么也是朱标的孩子,就算看在大哥的面子上,也得留他一命,至少得饶过他一次,否则心里也会过意不去。

    而且朱允炆毕竟名义上是皇太孙,哪怕被废,也不好处置。

    即使这次可以把齐泰、黄子澄与黄观趁机除掉,可朝中仍然有很多人拥戴朱允炆,这是一定的。

    如果继续党争下去,最后只会因为内斗而消耗自身。

    朱楩可不想真让清朝的九子夺嫡发生在明朝。

    他要夺嫡,但是一定要以雷霆手段迅速解决诸王与朝臣的问题。

    所以朱允炆是个不错的典型角色,等到他做的事公开以后,既可以合理废储,同时自己再宣布他有机会可以成为第三代储君,就能堵住所有人的口。

    这可比简单除掉政敌效果好太多了。

    说白了就是,杀朱允炆,远不如留下他效果更佳。

    一个是给了朱标交代,哪怕死后真有一灵不昧,就算今后到了九泉之下遇到大哥了,朱楩也可以很有底气的说一声,我没有辜负大哥的仁义。

    一个是给老头子一个交代,朱楩知道朱元璋不希望看到血脉间的骨肉相残,否则以朱元璋的手段,朱允炆都下不来城门就消失了,何至于由朱元璋亲自带他来见朱楩?

    再一个就是让诸王看看,我连允炆都可以带在身边培养成为储君,何况你们的孩子?

    最后满朝文武也可以信服。

    我朱十八号称立贤立能不立嫡立长,既然我能当皇帝,那么其他宗族后人如果出现了出色之人,自然也可以立为皇储新君。

    我可不是双标,而是说到做到,绝不会独断专行让皇位只流传在我这一脉。

    “自古以来,儒家都对周礼推崇备至,讲究立嫡立长不立贤,不论你有何能耐,只要你是庶出,就会被永远镇压,永无出头之日。”

    “同时也导致了,因为立嫡立长,身为嫡长子的,就可以胸无大志,就可以玩物丧志,反正不论自己再怎么不好,也可以继承大统。这么一来,历朝历代都避免不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新皇储君在缺少竞争力和动力之下,往往都会逐渐走向衰败。”

    “诸如那强汉盛唐,汉朝曾被中断过国运,若不是出了个天命之子刘秀,强行给汉朝续命,王莽就灭汉了。到了唐哀帝时期,更是使皇室血脉惨遭屠戮而无奈。”

    “我不要一时的强盛,我要的是咱大明和咱朱家血脉千秋万代,所以我想过很多次,继承制度要改改了。”

    “等我当了皇帝,各家王府可以把孩子送来宫中,由朕亲自抚养。当然了,这不是要你们把孩子过继给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