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就算朱元璋来按着诸王的脑袋臣服,大家也是口服心不服,之后还得闹。

    “十八弟,你先坐,我去厨房看看,”朱棣突然起身,说了一声就往外面走去。

    朱楩下意识瞄了眼门外,透过门缝,看到了一个身影一闪而过。

    姚广孝?

    不对,难道他真的不是姚广孝?

    朱楩直到现在都不知道,此时的姚广孝根本就不叫这个名字,叫他道衍也好,或者姚天禧也罢,人家根本就不叫姚广孝好吧。

    朱棣来到外面,就看到道衍在另一边招手,连忙走了过去。

    “道衍师父,有什么话非要本王出来说?”朱棣一脸疑惑的问道,而且从称呼上可以看出,朱棣还是很尊重这位道衍的。

    道衍小心看了眼周围,而后才低声的,语气焦急的说道:“我的王爷,那位滇王,绝不能留。”

    “你说什么?”朱棣顿时大惊失色。

    竟然要他除掉十八弟?

    道衍不知怎么,反倒是比朱棣更加震惊的样子,还跺了跺脚,说道:“该死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棣心说,你问我呢?我还要问伱呢,为何说十八弟绝不能留?

    可道衍却好像失心疯了一样,在那里嘀嘀咕咕着一堆朱棣听不懂的话:“不对啊,不对。明明是五龙同朝的气运,可为何从这位滇王身上,出现了二龙同珠的国运?岂不是说,一王镇诸王?”

    “有他在,还有其他诸王何事?就连吾主,也大事无望啊。”

    有一点必须要说明的是,朱棣的造反,其实不是从一开始就准备好的。

    一开始在朱允炆登基以后,藩王们并没有反意。

    不如说在朱允炆削藩了几位藩王时,那几位藩王宁可被废为庶人,甚至朱柏宁可自焚,都没想要造反。

    但是朱允炆的削藩实在是太强烈了,硬生生把朱棣逼反了。

    同时这位道衍在其中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就是他,才彻底让朱棣决定起兵造反,发动了靖难之役。

    所以要问此时的朱棣有没有野心想当皇帝。

    那肯定是有。

    可是他真没有造反的想法和打算。

    道衍望向朱棣的面相,忍不住说道:“王爷,不瞒您说,道衍虽是佛家弟子,可同时也拜师修道过,也对儒家多有了解。”

    这位道衍确实是个人才,乃是儒释道三家同修。

    而姚广孝之所以也被称作妖僧,就是因为他身为一个僧人,不理佛法,却修道和学阴阳谋略,不但撺掇朱棣造反,还参与朝政等等。

    这可不是僧人所为。

    此时道衍语重心长的说道:“不瞒王爷,我曾夜观天象,看出咱大明有五龙同朝之相。”

    五龙?而且同朝?

    朱棣震惊了,他已经明白五龙所代表的,应该是五位帝王。

    可是同朝五帝?这可能吗?

    五龙同朝一般有两个说法,一个认为是朱元璋、朱标、朱允炆、朱棣以及朱高炽。

    还有一个说法是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以及朱瞻基。

    第一个说法认为,朱瞻基是在朱元璋去世之后才出生的,二龙并未见面,也不在同朝。

    而第二个说法认为,朱标是以太子身份去世的,是死后被朱允炆登基追封的皇位。

    所以第一个说法里面没有朱瞻基,第二个说法里面没有朱标。

    但是总得来说,所谓五龙同朝,也就是这六位皇帝当中的事了,却绝对和朱楩无关。

    “可是今日在看到那位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