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替代了所谓的私塾和欧洲的教堂,家家户户都可以让孩子去上学,而且学费很便宜,只是买个书本钱就够了。

    因为所有老师的工资是由朝廷负责,由当地官府衙门发放的。

    随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进教室,相信扫盲率会渐渐普及到天下各地。

    而且随着天下大一统之后,各民族之间再无间隙和纠葛,漠北开了一个接一个的交易市场,一边是关内的锦罗绸缎、陶瓷茶叶、油盐酱醋茶,一边则是关外的上好皮毛、上好的宝马良驹、奶制品等等。

    永昌八年。

    女子身上的枷锁也被打开了,朱楩更是领头高呼让女人走出去,学堂学府不再拒绝女子入学读书,军队之中也额外增加了女兵部队的建制。

    期间也有人疑问,如今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何必还要保留军队?

    朱楩冷笑,世家造反才过去几年?

    开玩笑,皇权乃是军权支撑起来的,绝不能学宋朝自废武功。

    君不见秦二世而亡?哪怕秦始皇一统六国,最后还不是被造反灭了?

    别闹。

    军队该发展还是要继续发展的,他也警告十四个大宝贝,千万别被那些狗东西(文武百官)给忽悠瘸了。

    永昌十年,大明迎来了巨大的转折点。

    洪武大帝朱元璋,在八十岁这年驾崩了。

    英明神武的千古一帝,即使学了张三丰延年益寿的法子,最后还是只多活了不到十年而崩。

    朱楩为此罢朝十日。

    不过朱元璋是笑着走的,他很欣慰,他看到了他儿所描述的宏伟世界,也看到了大明有着光明的未来,更是看到了家人和睦,他走的安详,没有半点担心。

    同时朱元璋没有再说殉葬制度,因为不需要,他不用担心自己的后妃会给朱楩制造麻烦,朱楩也无需铲除谁。

    太妃们其实有的许多人已经先走一步,剩下的人,要么给予重金放出宫外颐养天年,要么去找自己的王爷儿子去享福了。

    周太后(朱楩母妃)也跑去跟朱松一起住了。

    朱松到底被封了韩王,不过这个韩不再是原来的意义,而是成了朝鲜王。

    据说永昌帝大发雷霆,爹刚走,娘也跑了,可还行?

    许多人这才恍然,其实这位英明神武的千古一帝,也才二十六岁。

    周太后无语,自己二十六岁的时候孩子都生了,还是俩,怎么还闹别扭了?堂堂千古一帝?就这?

    你妈宝男啊?儿时的高冷与桀骜呢?娘还是希望你恢复一下。

    其实周太后不知道的是,这一年,同时也是永昌大帝的最后一年,倒不是他要死了,而是他要飞升了。

    有大道圣体血脉的加持,和得到大道青睐的加护,朱楩就算不去修炼,后面的修行进度也是飞快,而且是境界越高,修为速度越快。

    仿佛天道都在期待他飞升,所以迫不及待的,恨不得把满天下的气运醍醐灌顶一般加持到他的身上。

    若不是朱楩压制着自己的境界,恐怕会在朱元璋前一步先飞升到仙界。

    他一直在等着给父母养老送终。

    而这次随着朱元璋驾崩,汤和与徐达,最终也陪着老兄弟去了。

    其实汤和与徐达在历史上,早就死了,能活到今天,全是靠着朱楩的金手指作弊。

    或者就是他这个大蝴蝶扇动着翅膀,改变了历史轨迹。

    按理说如他这样高调,早该遇到命运之子来修正历史了才对。

    可惜的是,他不是王莽,朱棣也不是外人,历史上的命运之子是他四哥,原本可能发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