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了。

    由于宋国的对手大都拥有成建制的甲胄部队,宋刀自然要随之做出改变。

    所以就连宋军准备的最轻便的手刀,都考虑了破甲能力。

    杨沅和杨澈如今所用的这种环首直刀,也具备一定的破甲能力。

    兔起鹘落间,两人手中的刀每一招每一式都充满了凶猛的力量感。

    杨澈凶猛地一刺,杨沅便抽身疾退。

    杨澈趁势涌身贴近,刀转如轮,刀柄往杨沅心窝里一顶。

    杨沅便如陀螺般一转,旋身抽退时脚下攸顿,腰杆如鞭,一个后抽,一记狠辣至极的后扎刀便还了回去……

    此时的杨沅与大哥杨澈交手,已经不像当初刚习刀法时一般手忙脚乱了。

    挂、荡、抹、格,截、绞、崩,砍各式动作有板有眼。

    间或他还用肘记、侧踹反击,在杨澈的有意放水下,杨沅已经应对的有模有样了。

    杨澈与杨沅确实生得有几分相像,但两人的气质截然不同。

    杨澈……总是给人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眉头微微地蹙着,不苟言笑。

    而杨沅则不然,他的亲和感十足。

    两人不仅在神情气质上有着极大的区别,性格上也是如此。

    任职于皇城司的杨澈,冷静沉稳,刻板端正,杨沅则热情开朗、十分健谈。

    两兄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气质,但一样的俊朗。

    杨澈的脸上并没有刺青,实际上宋国军队从始至终也没有刺青的规矩。

    只不过,宋国喜欢把犯罪的人充军,而充军的罪人和降兵是要黔面的。

    目的是防止他们逃跑,脸上刺了字,就较难逃逸。

    到了北宋末年时,军纪驰坏,屡有逃兵,所以部分厢军将领开始给普通士兵刺字,

    不过由于这些普通士卒并非充军刺配的犯人或降卒,所以大多是在手臂上刺字,只是为了方便查验军籍,防止当逃兵。

    但是在发现这一手段很有效后,部分禁军也开始给士兵纹身了。

    他们也会在禁军士兵的手臂上纹上所属部队的番号和姓名籍贯。

    这种现象到了南宋就没有了,国难当头,军人地位较之北宋时提高了许多,将领们也就不敢这么做了。

    而且,宋代的军人和明朝时不同,他们不是世袭军户,如果你不想当兵吃饷了,是可以改军籍的。

    如果你有本事,想去考个状元也没人管你,可如果脸上刺了字,还怎么换行业?

    当然,像宋初名将呼延赞全身上下都刺上“赤心杀契丹”的字样,还要求全家男子包括家仆也要如此。

    又如南北宋更迭时期,抗金名将王彦指挥的八字军都在面上刺字,那只是他们一家之主或一军主帅的个人行为罢了。

    杨澈二十五岁,比杨沅只大了两岁,但“长兄如父”这个理念,却是深植在他心中的。

    自从认回了二弟杨沅,他就把“长兄如父”的责任背在了肩上,为他兄弟操碎了心。

    二弟杨沅流落北方多年,颠沛流离的少了教育,所以刚回来时,写出来的字都多是缺胳膊少腿儿的。

    杨澈就紧急给自己的兄弟开始补习功课,教他读书识字。

    大宋天下,尤其是临安地区,就算是普通百姓也鲜有不识字的。

    自家兄弟如果想要在这里混出点出息,怎么能做个半文盲?

    不过,令他欣慰的是,二弟天资聪颖,进步神速,一学就会。

    这让杨澈既感欣慰,又常常自责。

    以二弟这样的天资,如果当初不是遗落在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