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谁知小满一见这俩重货就使劲摇头:“我爷会石匠手艺,江婶子,你急着用就只搬石磨,以后我爷找到石头自己打石臼就是。”

    还有这好事?

    不过农村人自己会石匠木匠也不稀奇,看小满家那棚子,说会修房都不奇怪。

    这次要带的东西不少,生石灰,石磨,小满要带的纺车,每一个都是大件。

    等到全部搬回山上的炭棚,已经是下午时分。

    巧云早就熬好一锅粥,还贴心的在火堆里给婆婆和丈夫煨了两根红薯。

    现在红薯是吃一根少一根,她都不敢再吃了。

    回到炭棚江枝就倒在地上起不来,心再年轻也得服输。

    这身子骨是骗不了人的,她又一次感觉到自己的腰快折了。

    开荒、种田从来都不是诗和远方,就这几天的田园生活就让她累得要死。

    好在,短时间也不再需要干这样的重体力劳动。

    在三人回山的当晚,夜深人静时一段崖壁轰然发生垮塌。

    崖壁下方的小路瞬间就被大量倾泻而下的山石掩埋,要想重新疏通,至少需要半个月。

    小满家和江枝家所在的山林,就此成了与世隔绝的一方净土。

    其余人家想跟他们沟通,除了到路口扯着嗓子喊,就只能绕一大圈路,走一小时过来。

    经过一晚简单休息,第二天江枝的小单间开始修建。

    在平整出来的空地上,先是挖出四个坑洞️️️️,再插入碗口粗的青冈树干当柱子,填上碎石夯实,等柱子稳定,接下来就是盖屋顶和墙壁。

    石片黄泥砌墙,搭上人字屋顶,中间的横梁是一根最长的树干,再用两个三脚架砍出的榫卯结构扣紧。

    这间原本是只打算做小单间的棚子,修着修着就成了一间规规矩矩的房屋,顶棚铺上树皮。

    为防止被风刮走,树皮上用找来石片层层铺垫。

    老规矩,网图

    而在树皮的缝隙里,江枝塞进从水沟边挖来的干苔藓。

    苔藓可是好东西,在荒野求生里,那些搭建庇护所的地方都要用上苔藓,防风保温,是天然的保温隔热材料。

    小满看着这间小屋啧啧赞叹:“江婶子这房比村里那些茅草屋还好,看这厚实的顶子,再不用担心暴雨。”

    江枝也很满意,整个过程虽然苦了点,但看了那么多视频,终于给自己搭建出一个完美的庇护所,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网图,找不到书中靠山壁的设定

    房子有了,里面还需要家具。

    没有床和桌子,江枝依然用黄泥加片石,再用木板在房间里搭了能放东西的柜子和灶台,顺带砌了一个炕。

    之所以说顺带砌炕,是因为江枝也是第一回做。

    盘的炕也是小巧玲珑,跟那些一排大通铺的大炕无法相比。

    炕这个玩意在徐家村是没有见过的稀罕物。

    做饭的灶台连着睡觉的床更是没有人见过。

    就连自认为见多识广的小满爷都专门来看。

    摸着厚厚黄泥砌起的炕面,再看着贴墙而出的烟道,小满爷陷入沉默。

    他活了大半辈子,土已经埋到脖子的人,只习惯在屋子中间挖火塘烧柴,烟熏火燎的烤火,对这种土床感觉陌生。

    他看了很久,问出一句对南方孩子来说最经典的问题:“夏天煮饭会不会把人烤熟?”

    江枝笑道:“夏天不烧这口灶,或者是将烟洞堵住就没热气过去了。”

    小满爷依然一脸茫然:“啥热气,你说烧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