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赶集结束还得再走回来,她只感觉两条腿疼。

    没办法,人就是这样熬过来了。

    在现代时,爷爷和父母那一辈人无论到哪里,都靠两腿走。

    出门就有车的历史才短短二十几年,这里更不会随时有骡马牛车。

    江枝不用背东西,有徐二瑞在,他早就负责背篓子。

    无法想象那些逃难的人,不仅没法吃饭,还得带着大包小包凭着腿走几百里,是何等艰难。

    官道上不光是他们这些赶集的人,还时不时有行人走过,比以前流民好多了。

    不过每一个人都好像惊弓之鸟,相互之间远远的不敢走近。

    梨花镇就在官道旁不远,从岔路下官道就是镇口,入眼先看见一道两米高的土筑矮墙。

    其实,有这些矮墙,梨花镇应该是比较安全的。

    可乱兵裹挟着沿途绑来的村民强行扒开镇墙,骗开店铺,这才给了梨花镇灭顶之灾。

    时间过去一年,这堵矮墙新修过,新土就筑在被人扒塌的老墙上,比以前的高度又增加了。

    进镇有些麻烦,矮墙边围着一大堆人,每个人都伸长脖子在往里张望,时不时就有人或垂头丧气或怒气冲冲的离开。

    江枝四人也挤过去看发生了什么。

    “你是哪个村的?不是本地人不许进!”矮墙边几个男子拦住想进镇的人询问,一听不是本地人,立即要推出人群。

    “我已经在大岩村立户,是本地人!”

    “不行!”

    “我就是徐家村的人!”

    “不行!”

    那自称徐家村的不服:“凭什么不要徐家村的进?”

    拦路的男人冷哼:“口音还没有变,你想骗哪个!”

    巴郡说话大同小异,可真正听来就知道“十里不同音”,想混成当地人不那么容易。

    梨花镇半夜被人骗开毁坏,用的就是口音不同,现在对外地人也防备得紧,连镇都不许进。

    被人揭破口音,那人顿时哑声被推出来!

    江枝看去,的确是徐家村的外来户。

    徐二瑞开口喊:“田家二叔!”

    那人正又气又急,听到有人喊自己,抬头四下一找就看见徐二瑞,立即露出惊喜过来:“是二瑞!李老实,你们也来赶集!”

    他过来就看到江枝,忙弯腰点头:“江嫂子!”

    江枝已经听徐二瑞说过这个田贵,三十出头年纪,夫妻俩带着三个半大孩子,一家五口从外地来。

    因为家里兄弟多,这个田贵夫妻是不受父母待见的,平时在家干活的都是他俩。

    而且爹娘还说想让自己才十一岁的大女儿田桃早些嫁人,免得在家吃闲饭。

    恰遇上兵乱流落徐家村后,夫妻俩就决定在这住下,反正回去也是一辈子干活的。

    江枝觉得,能为孩子另寻出路算是一对称职父母,而且思想也不迂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