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路西侧的第1栋坐北朝南的木制竹楼宿舍搭建好后,张和平就搬了过去。

    东侧竹楼原本打算拆掉的,被一个咪涛(大婶)要了去,说是想要用来给她儿子说媳妇。

    8月底会再淘汰掉4个人,只留2个人继续领工资学习,等到他俩转正那天,就可以分得1栋竹楼宿舍。

    张和平跟这个一脸笑容的前院长简单交接了一下,叫来35岁的白医生一起对了一下账,就算交接完成了。

    竹子的使用寿命太短,张和平只打算用来替代钢筋打地基,以及建个临时大门、临时住所什么的。

    炊事员李牛,是国营饭店的帮厨,张和平在那边吃了一个多月的饭,见这小子做米线挺勤快,就把他忽悠过来了。

    长得跟个老农民似的赵主任,邀请张和平去住招待所,张和平嫌弃那个低矮的木板房,就没有去。

    说着说着,就有人说起身上哪里不舒服了,然后就成了张和平的大型义诊现场,可惜没什么药,只能用针灸或拔火罐调理。

    赵主任离开没多久,就带着二十多个拿着锄头的男女过来帮忙了。

    话说,南腊镇人不多、钱不多,就荒地多!

    饭后稍微坐了一下,张和平就让卡车司机把水泥、河沙、碎石、红砖先卸到了路旁荒地,然后就让他们开车回去了。

    这个南腊小镇小得很,1个供销社,大小跟首都西边那个前山村的村供销社有得一拼,可惜没有7.62子弹卖。

    一个月后,南腊镇卫生院的门诊大楼建成,一楼层高二米二,打算用作处理中草药的场地;二楼中间是门诊大厅,左右各两间空房。

    因为后面5栋宿舍都是按照4人间建的,张和平为此收了8男8女,一共16个临时工。

    成为卫生院的职工!

    所以,听到张和平重提旧事,刀副主任试探性的解释了一下张和平被调去南腊镇的缘由……

    即便如此,也让很多人大为称赞。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问起了张和平的跟脚,来自哪里?今年多大?有没有结婚……

    又过了一会,又有几十个男女老少拖着一根根竹子过来。

    随后,张和平去医院交接,司机陈师傅去找南腊镇赵主任,然后在镇上唯一的一家国营饭店集合。

    南腊镇卫生院,现有一个院长,等会就要跟车离开;一個妇科女医生白云,然后就没了!

    借助星光,张和平处理起了竹子。

    公路与进镇土路那个夹角处修一个简易公厕,沼气池用红砖、水泥修。

    只是没多久,那帮镇民打着火把,抱着木柴聚了过来,在土路上点起了篝火,帮张和平处理竹子。

    其他水泥、河沙、碎石,全用来打地基,修小路、排水沟。

    两天后,张和平住进了土路东侧临时搭建的竹楼中,再东边一点就是宽阔的南腊河。

    7月底会再淘汰掉4个人,只留6个人继续领工资学习。

    1个招待所、1个国营饭店,以及二十几间茅草房,没了!

    至于所有临时工的工资,自然都是张和平垫付的,算作医院的卫生员培训费,先记账。

    时间悄悄来到1970年6月,随着南腊河水位上升,河道上游时不时响起轰的一声炸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