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这的理解是,知青想偷懒不干农活,就去当老师。”

    李主任笑道:“那有什么办法,你们是知识青年,大部分的村寨教育只能靠插队知青。”

    “教那些插队知青也可以,但每年只能寒暑假过来学2个月,且必须在原村寨任教4年,谁要是中途离开,我要在他们的档案里添批评材料!”张和平看着李主任,严肃说道:

    “你是知青办主任,应该最清楚那些知青有多想回城,我不想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况且,我们现在的师范教学目标,是景城各个小学的老师。”

    说到这里,张和平又看向了副校长郑苗,“郑副校长,让景城各个小学的老师,于晚上19点过来上2个小时的夜课,你能不能安排?”

    副校长郑苗随口回道:“打个电话给景城教育局就行了,主要是看你什么时候开课,教材什么时候弄好。”

    “看吧!师范系的学生最简单!”张和平对李主任说道:“插队知青那里,等我的小学教材弄出来后,每个村寨发一套,让他们照本宣科就行了,他们只是欠缺教育学、心理学这两个课程。”

    “现在的问题是,教材印刷是个麻烦事!”张和平说着,就起身准备出门了,“我去弄点竹子回来,做蜡纸雕刻桌;郑副校长,麻烦你帮我弄4米电线、1个插头、2个开关、4个灯座、4个60瓦灯泡;再弄点半米至两米长的原木回来,我要做木制针灸模特。”

    ……

    张和平骑着自行车出去转悠一圈回来,郑副校长却告诉他,电线、插头、木头都跟云都上报了,等领导签完字,就从云都运过来。

    听到这话,张和平也不气,对方至少办了他交代的事,只是走的正规流程,有些耗费时间。

    随后,张和平带着钱票去了一趟供销社,买了两块玻璃,以及电线、插头等物。

    回到学校后,张和平开始编制竹桌,桌面用两块玻璃夹一张薄白纸而成,倾斜45度夹在竹制框架中,玻璃下安了4个灯泡打光。

    准备工作做完,张和平找出蜡纸、铁笔,开灯在玻璃板上铺蜡纸刻字。

    起初,郑苗还看见张和平丢过几张刻错了的蜡纸,半个小时后就没有见他再丢了。

    “会油墨印刷吗?”张和平头也没抬地问了一句。

    副校长郑苗正凑在已雕刻好的蜡纸旁边看,听到张和平问话,嗯了一声。

    “你负责印,看看一张蜡纸能印多少张。”

    郑副校长小心拿起一页蜡纸,一边往印刷盒里夹装,一边说道:“我的技术比较差,一般能印150张左右。”

    这数量,算是中等偏上的印刷小能手了,手残的一般印到50份,就把蜡纸搞废了。

    “没事,你每印10张,就调整一下蜡纸,避免脱夹起皱;等你熟练到能印200张后,就每印20张再调整蜡纸。”张和平没听到对方回应,不由补充了一句,“你拿的是汉傣双语版的沁园春·雪,争取多印点!”

    郑副校长感觉被威胁了,可现在放下不印又不合适,总不能听到是沁园春就不印吧!

    那得多大的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