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颗,这还是算上了那3台胶囊填充机的装填数量。

    因此,胶囊装填速度,才是决定南腊镇制药厂生产效率的关键。

    在景城制药厂工人的帮助下,以及装填工人加班的情况下,他们一个月装填了1224万颗抗疟特效胶囊,向省药品外贸公司一共交付4080箱,提前完成了去年的订货任务。

    然而,张和平到了南腊镇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去制药厂,而是被赵主任拉去了办公室,询问那330万斤黄花蒿的货款怎么用。

    按照1块钱1斤算,南腊镇的此项收入高达330万块,分摊到3566个镇民头上,其实也没多少钱。

    况且,省药品外贸公司提前说了,拿不出那么多现金,只能协调兑换等额的物资。

    “自来水、电线、电灯、收音机、闭路电视、电视机、拖拉机、农用设备等等,你们缺什么,就拿一张纸写下来,然后再询问物品价格,最后填写数量。”张和平拍了拍激动的赵主任,笑道:

    “记住,钱太多了,要开会决定,别关起门搞一言堂。”

    “小张,你来组织大家开会吧!”赵主任略显担忧的说道:“这么多钱,不知道要讨论到什么时候。”

    “先解决镇上的公共开支,预留茶厂、茶园、黄花蒿的用工费,然后开会讨论剩余的钱怎么使用。”张和平起身往外走,“你若搞不定,就多让镇上年轻人帮忙,反正别直接分钱就行。”

    语毕,张和平跟岩鼓去了斜对面的制药厂,看了一下出库单,以及运输交接单。

    等厂长赵杰跟省药品外贸公司打电话,再三确认出口订单任务完成后,张和平暗暗松了一口气,南腊镇制药厂总算立起来了。

    至于抗疟特效胶囊的国内定价,那是赵杰跟景城刀主任的事,张和平懒得管。

    张和平抽查了一下景城制药厂15个技术工人的安全守则背诵情况后,只留了其中6个人,让他们分成3组,去3个制药车间跟着工人学。

    至于其他9个人,等那6个人学会后,自个回景城制药厂慢慢交流学习,免得在这边的制药车间打挤。

    南腊镇连续开了三天镇民大会,在观众张和平的侧面干预下,初步确定了那330万货款的使用明细,剩下的就是找省药品外贸公司兑现了。

    抗疟特效胶囊又不是一锤子买卖,加上南腊镇的种植规模最大,不怕省药品外贸公司今年反悔。

    况且,南腊镇制药厂创收1800多万,要他330万原材料货款怎么了?

    这次不要,以后就没这么好的机会了!

    1月4号,张和平回到学校,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寒假事务安排。

    目前,版纳的插队知青减少了一半,基本上是通过各种招工离开了村寨,其中三分之二都调回了原籍。

    所以,今年的寒假教学,主要是针对村寨里的民办老师。

    又因为民办老师收入低,在景城学院学习期间的伙食,得让副校长郑苗处理。

    “处理不了,就跟刀副校长去县委大院找刀主任化缘!”张和平说着,皱眉看了一眼提困难的郑苗,“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希望下次有人提困难的时候,同时把自己能想到的解决办法说出来,而不是让我一个人想。”

    张和平说完,扫视一圈,见贺子江希冀地看着他,沉声说道:“贺老师再辛苦一年,明年1、2月放你两个月探亲假,大家帮你做个见证。”

    一通安排完,3个副校长和一众老师、职工相继离开校长办公室,唯独贺子江没走。

    “和平,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我妈住院了,我……”

    “我已经请谐和医院的戴院长派人把你妈接过去了,这是医生办公室的电话。”张和平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