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救灾,把景城的水泥、砖瓦等物资都调走了。

    别说景城制药厂的萃取车间,就连景城学院的职工宿舍楼,都泡在雨水里没封顶。

    “唉个屁!”张和平吃完最后一口饭菜,起身走人,头也不回地说道:

    “你这里生产不了,就去南腊镇制药厂生产,到时候把胶囊分一下,加工费算一下,屁大点事!”

    回到学校,张和平叫停了那些热火朝天搞演出排练的师生,回教室上课。

    时值6月8号,距离毕业时间近了,也不知道这学期结束后,怎么安排那些学生。

    因为前期浪费的时间多,张和平要求老师填鸭式教学,从早教到晚,把一天安排得满满当当。

    管后勤的副校长郑苗被张和平指派去了云都,沟通那些学生的去留问题,因为景城学院的预备生只教1年。

    顺便让她问问,那两个搞印刷的家伙,把学校的几十本新教材拿到哪里去了?他们还要不要回来上班?

    火车停运也是个麻烦事,就算让那些学生全部毕业,又该让他们如何回去?

    360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如果让景城派卡车送,不知要送到何年何月,汽油、伙食也不知道要耗费多少。

    脑壳疼!

    张和平索性把问题丢给了师范系董副校长、医学系刀副校长,让他俩去想办法。

    结果,这两个副校长倒好,竟然忽悠这批学生留在版纳工作,以后还能继续学习,末了还拿出张和平编写的教材,讲述景城学院的1年期、2年期、3年期升学模式,以及开放式学习理念。

    可惜,他俩的算盘刚打响,郑副校长就带回了消息,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通过火车运过来了,铁路运输恢复了大部分,剩下的只是工作分配问题。

    至于张和平编写的那几十本新教材,还在云都那边审核……

    既然如此,张和平就不多操心其他了,把时间留给了比较难学的针刺疗法课和中药炮制课,争取让这批学生多学点回去。

    6月30号,周三,阵雨。

    景城学院毕业考试,罕见的以开卷考试进行。

    无论是笔试、现场实操考试,都允许学生带书,只是不能交头接耳,以及抄别人的答案。

    另外,毕业门槛从以前的60分,提升到了70分。

    面对师生的惊讶,张和平没有多做解释,让两个副校长照办就是。

    于是乎,这360个学生都拿到了毕业证,并于7月5号坐上了返程车,回各自原籍或插队的县市,等待当地的工作分配。

    接下来的暑假,师范系的董副校长和3个老师还得忙,要针对版纳部分村寨的民办教师教学。

    医学系副校长刀玉珠也想趁暑假开班,给版纳各地卫生所的年轻人教学。

    但张和平没有同意,而是拿出一堆重新编写的护理学专业、中医学专业、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书,让她带着3个老师先自学,下学期再教他们。

    学校的事安排完后,张和平于7月8号,往首都赶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