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主任,这事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凌主任苦笑道:“上面不允许提前毕业,学校里又没有老师能教他,他连毕业论文都整出来了,不同意就成我们在卡他毕业证了。”

    “你组织几個老师研究一下他的论文,如果有问题,就把论文交给街道办,让他修改了再交回学校。如果没问题就归档,等下学期结束,给他把毕业证办了。”

    ……

    张和平本来计划10号过了端午节就南下的,但南锣鼓巷95号院那边出了点事,有人拖家带口在前院堵周家的门,逼他们交出耳房和门房。

    张和平没去凑热闹,首都住房本就紧张,周家得了8号院5间房加一个阁楼,还想占着95号院那3间房的话,就没道理了。

    聪明的话,周家前几天就该把门房退了;周老二占东厢房,他妈带娃住左耳房。

    至于8号院,有张和平在这边,谁敢过来咋呼?

    11号下午,南锣鼓巷街道办做出决定,收回周家租赁的耳房和门房。

    不过,为了邻里和睦,街道办没把房子租给闹事的那几家人,而是把那两间房租给了一户烈属,理由是这家的烈士子女长大了,需要房子结婚。

    自此,陈立琴也住到了8号院,只是白天需要两头跑,有些麻烦。

    张和平没有劝周家的人住到一起,那周老二两口子明显想分开住,张和平又何必讨人嫌。

    至于周成陈那个老姑娘,迟早都要嫁出去!

    等她放寒暑假回来,临时住一下8号院,也没多大影响。

    所以,街道办收回耳房和门房,然后转租给烈属,一点毛病都没有。

    当天傍晚,母亲马秀珍转达了戏剧学院老师的话,张和平的毕业论文通过了,允许他从下周开始,在实践中学习。

    这就对了嘛!

    上面不允许提前毕业,下面的人就要懂得灵活变通,何必把矛盾集中在学校那一亩三分地上。

    6月12号,张和平再次南下,将粮本留在家里,能省些粮食。

    一路南下,车窗外的田间地头里,那干裂的景象有些触目惊心。

    听火车上的人说,安省那边的旱情最严重,上面允许当地农民可以多开荒种地,多种出的粮食归自己。

    因此,安省那边今年收了许多夏粮!

    张和平有些无语,既然旱情严重,农民多开荒地,就不干旱了?

    浮夸!

    到了长江以南,旱情渐渐变弱。

    只可惜,这边山多人少……

    16号下午,张和平回到九龙塘别墅时,6个孩子正好放学回来,张和平把他们哄去写作业后,才得以上楼洗澡。

    晚上在8号别墅吃饭的时候,老丈人唐明提起5月那个首都考察团来港岛的行程,说是有多位港商收到了参加今年国庆观礼的邀请。

    张和平没听说今年有国庆阅兵,估计是国庆庆祝活动,受邀规格不高。

    至于三来一补贸易方式,考察团大部分人都是支持的,就是不知道他们汇报上去没有。

    是夜,张和平带着一胖一瘦两个婆娘,在卧室里玩了许久斗地主。

    俗称打扑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