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还没一个正经对象。”

    张和平指着刚走出二门的两人,小声说道:“傻柱左边那女的,就是贾家的小寡妇,这种跟寡妇搅合在一起的男人,能不能嫁?”

    大表姐马丽莉急忙摇头,并看向左边东厢房贾家,小声问道:“那个老婆婆为什么瞪着我们?”

    “那个老虔婆是贾家的老寡妇!”张和平毫不掩饰的说道:“她们家跟我们家不对付,跟她打架的时候,不用留手,打不赢就回家叫人。”

    “打架?”马丽莉疑惑看着贾张氏,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就像是在扫描、评估对方的战力一般。

    回到前院,张和平招呼了一声正要推自行车出门的三大爷阎埠贵,然后回到自家门口,对大表姐马丽莉说道:

    “刚才从对门西厢房出去的那人,是个小学教员,平时喜欢算计人。”

    “他家有三个儿子,一个幺女;老大阎解成18岁,是个扶不上墙的怂货。”

    “做这种人家的儿媳,要时刻小心被公公、婆婆算计,生活过得抠搜不说,住的地方也窄。关键是,他家也不会要乡下媳妇。”

    “好了,给你介绍这么多,是想让你提前有个心理准备,想要嫁进城,想要嫁个好人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问题来了,嫁人之前,你留在城里干什么?能做点什么赚钱的事吗?”张和平说完,进了一趟东厢房,然后做贼似的抱着什么东西跑了。

    接着,就听见母亲马秀珍在后面怒吼,“张小三,你把狗崽子带到学校去干什么?”

    训犬:熟练( 11%).

    ……

    马常明带着孙女马丽莉坐在门外小茶几旁,听着收音机发出的声响,看着院里进进出出的人,小声商量着马丽莉的未来。

    中午放学,张和平抱着来福,提着一只小鸟回来了。

    马常明跟刚回来的二闺女马秀珍商量了一阵,然后把视线落到了正在捣鼓狗粮的张和平身上。

    吃午饭的时候,众人询问张和平,大表姐马丽莉留在城里能做什么,张和平没回答,吃完饭就去捣鼓剩余的竹子去了。

    张和平的这种异常沉默,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中午。

    饭后,张和平让家人把缝纫机放到了外面老兵鞋摊旁,然后又把他编好的高脚长竹桌搬出去,当工具桌。

    还有一串用麻绳吊着的竹衣架,以及一堆在家里裁好的绿色小布片。

    剩余的布,都藏在炕边大柜子里,拿到门外去,就太招摇了。

    在家人若有所思的围观下,张和平坐到鞋摊旁的缝纫机前,开始缝绿军装,并引来了不少路人围观。

    赶在下午上学前,张和平将绿军装上衣拼接完毕,然后让马丽莉坐在缝纫机前,给军装缝扣子、扣眼,还不许她跟外人说话。

    下午放学回来,张和平检查了一下马丽莉缝的扣子、扣眼后,就让大表姐把那串麻绳吊着的竹衣架,绑到了头顶竹竿横梁上。

    然后,把绿军装挂在其中一个衣架上,向外人展示。

    接着,张和平开始缝绿军裤。

    裤子相对简单很多,因为没有松紧带,张和平就在裤腰上多缝了一个夹层,穿了一根细绳进夹层,当腰带绑绳。

    让马丽莉缝上裤腰上的扣子、扣眼,一条绿军裤就做好了。

    再让大表姐马丽莉回左耳房,穿上白衬衣、绿军装、草鞋出来展示了一会后,张和平就招呼众人收摊了。

    吃晚饭的时候,马丽莉在爷爷、二姑、表姐、表妹的鼓励下,她端了一杯水走到张和平旁边,希冀问道:

    “表弟,我想跟你学裁缝,你可不可以当我师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