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研究整个天地的运行规律,所以才有了研究院这一个目前对京城大部分人来说,很是神秘的地方。”

    不是为了修仙,也不是为了长生。

    而是为了看透整个天地的奥秘?

    陶仲文很是意外。

    和其他修道的人,想法都不一样。

    据他所知,道门中也有人想要看透天地奥秘,却都是在枯坐冥想,和裕王殿下使用的方法不一样。

    “道,源远流长,可在本殿下看来,道,早在刘安著书淮南子之后,已经死了。”

    在陶仲文还在思索着,朱载坖对道的看法时,突然听到道已经死了,心下就是一惊。

    “殿下何出此言?”

    “淮南子中的道是个什么样子,现在道门中的道又是什么样子?画个符,念几句咒语?恐怕你们自己都不相信有用吧?”

    见陶仲文,还没有想明白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朱载坖只好接着继续说:“先贤们一直都在研究整个天地,于是有了尺子,有了杯子,有了一切可以称量万物的工具,为何到了后来,却都成了装神弄鬼呢?”

    陶仲文眼神一变。

    猛地抬头怔怔地看着朱载坖,仿佛第一次认真的看着这位裕王殿下一般。

    “风水堪舆,不但可以用来,建造房屋,架构桥梁,也可以勘探地下埋藏的矿藏,使得世人得以受益,明明是一种道门的好学问,为何却要给其蒙上一层神秘,让人觉得敬畏恐怖呢?

    都说十道九医,古时候的道人们,都在著书救人,用药物来医治疾病,可他们的后人却拿着医术不学,反而去学那种鬼画符,是今人不如古人聪明,还是古人把这一条路走到了尽头,已经让后来者无路可走了?

    道无止境啊。”

    朱载坖叹息一声,缓缓说道:“就是本殿下弄出来的工坊和香皂,也不过是对道的一点皮毛运用,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够见到有真正的道人,创造出能够带人飞天的神物。”

    陶仲文一时失神。

    他从未曾想过,原来道可以是这个样子。

    一辈子都在修道,到头来却发现已经走到了错误的路上,是从什么时候,就走错路的呢?

    不断地回想着。

    突然发现,原来是名利。

    名利驱使着他,在用更加玄奇的话术和手段,来建立别人把对他的敬畏之心。

    枯坐能否得道?

    或许可以,但那些都是天才。

    庸人只能一步步地试错。

    最后走到一条对的路上。

    工坊对水的录用,已经登峰造极,说一句掌握了水的法术,也不为过,那么是不是还有更上一层的使用方法?

    接下来,天空的雷电呢?

    无处不在的光呢?

    “贫道受教了。”

    良久,混乱的想法才被束缚住,陶仲文语气诚恳地起身一礼。

    “你已经找到道了?”

    “还未曾找到,不过往后千千万万的道人,肯定找得到。”

    “好,恭喜陶真人以悟得道。”

    “贫道已经知道,该如何去建造岛学院了。”

    “静候真人佳音。”

    陶仲文走出裕王府之后,回身看了一眼。

    他明白,道就在身边,只是以前都是在人的想象之中,现在却要紧紧地握在手里。

    然后面向前方,重新看着这个世界。

    只觉得处处都透着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