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的。

    不过是皇上为了不和一些大臣真正的撕破脸,留出一点时间,让人把拿走的银子,都还回来罢了。

    若有人还是无动于衷,那么第二天的早朝,就是这些人被清算的时候。

    很快,严世蕃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严嵩也是不断的点头认可。

    “你是说,皇上这一次是真的想要彻查到底了?”

    “也不算彻查到底,只是既往不咎罢了,往后若是再有人敢上下其手,就没有这一次简单的能够过关了。”

    严世蕃想了想继续道:“父亲的内阁首辅做的时间不久,还没有看到皇上是想要一个破而后立的朝廷,而不是现在需要四处修修补补的朝廷。”

    此话让严嵩一怔,然后陷入了沉思。

    自己儿子说的应该有点道理。

    大同的变化,他们不是没有人看到。

    皇帝亲自前往,当时还带走了两位皇子,一个笼络军心,一个负责赚钱。

    最后又一挥手全部收回了产业,把两位皇子也赶了回来。

    是不是说明当时的大同,其实已经很危险了?

    什么原因引起的,只要看一看还在修路的那一群人,就不难猜出一二。

    现在一切都已经成功了。

    大同的士卒,旦夕可至京师,皇上手中能用的力量也更大了,而且现在皇上还在加强九边的防务军力,进行军队改制。

    目前已经建设起来的军学院,每天前来报到,继续学习的中下层将官可是不少。

    只要有能力,随时可以回去提升半级。

    在以前时候不可想象的。

    更重要的是,经过改制的军队再也不用受文官的气,人家已经自成体系。

    相同的,其他地方不知道多少士卒,将军们,都在日夜盼着皇上能够多看他们一眼,好让他们也列入可以改制的范畴。

    不但涨俸禄,还不用听一群啥也不懂的人叽叽歪歪。

    “原来如此,皇上对以前的医官推行和新的记账法推行缓慢,已经失去了耐心吗?”

    也不怪严嵩这么想。

    朝中诸位大臣们,拖拖拉拉的表现,就是他这个内阁首辅,都快要看不下去了。

    真以为现在的皇上,还是以前那个一心修道的皇上?

    “也可是这么说,大同的改制,儿子也仔细地琢磨过,不外乎分权,权责分明,严以律法,实际上也是皇上正在收拢权利。”

    “收拢权利?怎么说?”

    “权利划分得越细,权责越分明,上位者可操控的手段就越多呀。”

    “这么说来,我这个内阁首辅的权利,不久跟着上涨了?”

    只是在脑海中思考了一下,皇上的做法,对他严嵩似乎也是有利的。

    “爹爹这么想也没有错,若是儿子估计的没有错的话,若是这一次海山之战结束之后,那时皇上携带者南征北战的军功,也会对内阁有一个大变动。”

    不得不说,在原本的历史之中,严世蕃后来就是给自己的老父亲出谋划策的。

    现在去了一趟天津卫,这种能够看透朝堂迷雾的能力,却是进一步加强了。

    此时说出来的对往后的猜想。

    对不对先不说,逻辑方面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