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在酒楼的二楼上,只看到了一点尾声。

    一群穿着儒衫的秀才们,被一群百姓围在中间,臭骂得抬不起头。

    若是当地的人,还有激励人上前,扯着耳朵,根本不给任何脸面地扯回家。

    “就这?”

    朱载坖还以为,儒生们的战斗力有多猛的。

    在朝堂上,听说有时都会喷的皇帝,衣袖着脸。

    陆绎也是脸露不可思议。

    他得到科举舞弊的消息,去找朱载坖的时候,场面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儒生们一度占据上风,就连已经中举的拿的举人们都躲在屋子里不敢露面。

    “这个···那个···可能是···”

    陆绎说不出话来。

    就算要找点借口,都找不到。

    果然落榜的大多都是庸才。

    想要给自己谋利益,都找到不到正确的方式,若是进了朝堂,是不是要把整个大明都卖了?

    “本来本殿下,还想要在落榜之中,找一两个人才的,看来这一次的科举,还是很成功的,人才都到了父皇的手中,连点残羹剩菜都没有剩下。”

    跟上来的许绅,也赞同地点了点头。

    随即似乎意识到,朱载坖根本就看不到他的动作,才接着说道:“殿下,咱们需要的人才,根本就和四书五经没有多少关系,要不咱们也建一座新的私塾。”

    朱载坖回头看着许绅。

    心中却是不断地思索着,古人的智慧当真不可小觑。

    只有一点点对私塾的小改动,就会有人举一反三的,提出更加贴合要求的建议。

    “你是说,培养属于咱们自己的特殊人才?”

    “是啊,咱们总不能一直用进士吧,整个天下才多少人,而且这些进士,也不一定愿意来咱们这里干活。”

    许绅理所当然地说道。

    “合适吗?我是说,会不会让其他的读书人反对?”

    朱载坖不是没有想过。

    在第一次建立培养记账私塾的时候,还只是一个试探。

    当时的影响还小,没有多少人在意。

    毕竟就是培养出来,也没有当官的资格。

    “反对什么?儒生们可不在意这些,人家是要治国平天下的,可不是要进场养豚,做肥皂的。”

    许绅瞬间就给出了自己,站在读书人的角度,得出来的看法。

    “这样吗?”

    朱载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自己或许一开始就想错了。

    此时的儒生们,已经自信或许说是自大到,根本就不去在意任何一种新崛起的私塾。

    “那就建一个?”

    “可以建一个。”

    很快就没了热闹看的朱载坖,回到了自己许久都没有住的裕王府。

    到了自己的单独书房。

    朱载坖就开始计划如何把适合这个时代的私塾给办起来。

    另一边。

    同样回到家中的高务观,也在思索着往后自己的去处。

    高拱相对而坐。

    “你想要仕途时候没有机会了,如今唯一能够作的就是等待。”

    “等太子继位?”

    高务观眼神茫然的问道。

    太子才多大,皇上也还正值壮年,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够出人头地?

    人生又有多少时间可以挥霍?

    自己的寒窗苦读,意义又在何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