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武轻文的轮番上演,到底是什么原因,诸位有没有好好想过?”

    “文官,乃至皇帝眼中,武官向来不知仁义道德为何物,战场杀敌,功勋卓著者为首。

    天子?彼可取而代之!皇帝害怕武将反叛。”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朕不这么认为。”

    崇祯悠悠的叹了口气:“归根到底,还是权力之争,否则为什么会出现文人相轻,武人相重?”

    “说武官会反叛,那文官就不会?文官节制武官,文武勾结,会不会更可怕?

    难道武将都是天生的反骨?骨子里根本就没有忠君爱国的思想?

    能做到一军之统帅的,哪个没有饱读经史子集,

    文可死谏,武亦战死,难道只是一句空话吗?”

    “你们是不是想着等马踏建奴后,就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解甲归田?”

    听着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两句话,众人眼中一亮,随即就听见崇祯道:“如果你们有这种想法,那大明离灭亡不远了。”

    “大明之外有东边有倭寇、朝鲜,东南还有吕宋,南方还有暹罗、越南,

    西边吐蕃之外还有其他国家,大洋那一边还有更多的国家,

    我们可以不找人家麻烦,但你们能保证人家不找我们麻烦?”

    “说了这么多,朕只是想告诉你们,武以尚武,文以养士,文武兼并,方可强国富民,

    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当有一天侵略来临时,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

    手中有剑不用,和手中无剑,这是两回事,这才是朕设立职业军士和讲武堂的真正原因所在。”

    “朕说的你们现在可能没有想明白,但朕要告诉你们的是,

    认识不到先认可,认可不了先认同,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在执行中慢慢理解,

    当然,你们可以提出疑问和自己的想法,但在没有驳倒朕的观点前,就先执行。”

    “陛下圣明!”

    英国公张维贤、忠贞侯秦良玉,禁军都指挥使孙传庭三人瞬间跪了下去,朝着崇祯行了大礼。

    崇祯的这一番话,彻底的奠定了武将的地位,从此刻起,文武并存相平。

    武将开心了,可文官脸上却满是愁容。

    崇祯自然知道文官愁什么,但即便是愁,他也不能改。

    一个国家的军队没有了锐气和虎狼之心,那就是灾难的开始。

    重视武将,但不代表放任武将。

    禁军整顿完加上腾骧四卫,足足二十五到三十万人,这是底气所在。

    再加上大明军纪监察部在军中灌输思想,以及武科和讲武堂的将领选拔,

    只要皇帝持正,武将谋逆的事情几乎可以断绝了。

    随着崇祯的节奏,众人继续讨论着五年计划的内容。

    这场奠定大明未来五年发展格局的讨论,一直持续到了子时,才因为孙承宗等几位年龄大了,精力不够才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