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脚下,都是一笔不小的款项了。

    “陛下,这土豆我们能种吗?”

    崇祯正准备带宋应星到农业研究院去说点事情,围观的百姓突然叫了一声。

    崇祯闻声转过头,看着诸多眼神灼灼,满是热切之意的百姓们:“这个需要宋院长来回答你们!”

    见皇帝提到自己,宋应星当即上前:“种肯定是要种的,但时间不好确定,

    其一,你们也看到了,现在都还是育种的阶段,

    第二,种植技术,在种之前,你们还需要先学技术,达标了才行,否则就是浪费为数不多的种薯了!

    估摸着后年吧,北京周边应该是可以种植的!”

    他这个推算是有依据的,按照亩产十石一千五百斤算,两千亩地应该能产三百万斤,

    一亩两百斤种薯,那就能种一万五千亩,明年再种一次,种薯数量在北京城周边肯定是够了的。

    “但是,本院长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如果你们种,最终可能亩产在六到八石左右,

    技术、看护、肥料等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到时候你们可别失望!”

    “宋院长放心,我们不贪心,能有亩产五石就足够了!”

    “哈哈哈……对……”

    “宋院长,听说这东西容易发芽、发青,就不能吃了,有毒?”

    “的确如此,但那是存放方法不对,我们院中的研究了一种方法,至少是可以存放一年左右的,

    至于你们种出来的,自然是要卖的,不用担心存放问题,

    卖不掉研究院负责回收,放心吧!”

    ……

    围观百姓们一个个问题抛出,宋应星也解答着。

    好好的一个土豆丰收大会,搞成了问题解答大会。

    解答了几个问题后,宋应星看了看等候的皇帝和文武百官,

    急忙道:“诸位有什么技术和种植上的问题,可以问土豆负责人陈双全博士!”

    说着将老陈拉到了身前,自己转身朝着皇帝走去。

    崇祯才带着文武百官在百姓的欢呼声中离去。

    一边走着,崇祯一边道:“宋爱卿,朕听闻土豆能做成粉,做成粉以后还能跟面一样,做成粉条,干燥的两者都能保存一年半载的,

    这一点,你们研究院也要研究一下!”

    “臣会安排人立刻试验!”

    说到这里,崇祯沉思了一下,扭头看了看试验田:“朕看丰收时还是有不少破损的土豆,应该是无法存储了,

    你们可以安排厨师在街上摆几个摊位,煎炒烹炸等等搞起来,就让百姓们试吃,

    光让他们知道丰收还不行,还得知道口感,推广的工作可以先做起来了!”

    “臣明白!”

    宋应星点了点头。

    崇祯又交代了一些土豆的注意事项,以及农业研究院的注意事项后,队伍就到了农业研究院的门口。

    “宋爱卿,朕今天很开心,农业研究院的成立是朕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你也没有让朕失望!”

    “好好做,万事有朕!”

    崇祯拍了拍宋应星的肩膀:“朕期待,你成为大明当世神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