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家之长,提高治病救命的机会,

    例如提升新生儿、儿童的存活机会,就能增加人口,

    以后大明征服了周边是不是需要人口?既是占领资源和土地,也是同化当地民众。

    研制出效果好的创伤药、止血药等,那军中是不是就少了很多因为救治不及时而死亡的军士?

    少了这些死亡和断肢的,这些家庭负担是不是就少了?朝廷的负担就少了一些?

    例如针对各种瘟疫等进行研究,找到治疗方法,万一哪天发生了流感、鼠疫、天花、疟疾、霍乱等,我们有了药方,那是不是少死很多人呢?”

    是的,成立医学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应对十四年后北京城发生的鼠疫。

    他没有经历过鼠疫,不知道鼠疫是什么样子的,但他看史书的记载,那一年的鼠疫在北京城爆发,

    随后席卷陕、晋、冀等三省,三年见造成千万人死亡,北京出现了‘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的现象,

    鼠疫的持续,直到崇祯十七年北京城破的时候,昔日繁华的北京城成了‘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

    崇祯虽然现在开始做粮食的准备了,但他不知道能不能改变未来的鼠疫,只能成立医学研究院,研究针对鼠疫的药方了。

    其次,他要中中医发扬光大,走向全世界,占据世界的医疗之巅。

    中医,这是华夏民族的瑰宝,后世的日本在抢占重要市场,西方归家在研究针灸技术,而国内则是制定各种卡中医的标准。

    各种黑心药材商人,提供各种伪劣药材,拖中医的后腿。

    中医的教学更是扯淡,看似有体系,实则一点体系都没有,教诊断的只教诊断,教临床只教临床,教中药的只教中药。

    学生只能靠自己悟,将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但每个人悟性都不一样,悟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所以就有了各种争论。

    没有连续,理论破碎,脱节临床,只会夸夸其谈,不会治病。

    而古代则是师带徒,徒弟跟着师父,三年就能独立坐诊了,相比后世强太多了。

    众人脸色肃然,眼中却是折射出希望的光芒。

    这位年少的新帝,真的是心怀天下的,将田地卖给百姓,裁撤军户,农业研究,医学院,每一样都是站在百姓的角度在考虑问题。

    “臣代天下苍生,代我大明百姓拜谢陛下天恩!”

    孙承宗说完,其余众臣也都齐齐跪了下去,这一跪是替天下苍生所拜。

    对群臣的反应,崇祯很是满意。

    说服了群臣,统一了战线,这事就好办许多。

    “都起来吧,先别急着谢朕,医学研究院能不能成,得靠医道大家,其他人退朝回归本职,内阁随朕去见一见请到京城的医道大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