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适合调过来,昌黎靠近海边,居于蓟镇和山海关之间,需要这种有血性的人带领和镇守。”

    “陛下,臣有两个人选。”

    见皇帝否定了秦良玉的提议,李若涟出声道:“陛下,第一则是堵胤锡,他是投笔从戎,跟着陛下一路西北巡视,

    最后跟着三边总督洪承畴历练,现在挂着陕西都指挥使司断事司副断事一职,

    臣记得他说既然陛下不缺武将,那他还是走文官路线,主政一方,现在曲阜知县空着,倒是一个机会。

    第二个则是国子监的贡生陈明遇、冯厚敦。”

    “他们两个?”

    崇祯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去年龙井关围杀建奴之后,阎应元在国子监众生中脱颖而出,被袁可立收为了关门弟子,

    崇祯知道这位历史上的江阴三公,于是让阎应元举荐、锦衣卫查证,终于找到了剩余的两人,被收入了北京国子监培养。

    “陛下,这两人进京后,勤学苦读,表现可圈可点,但性格耿直,并未结交其他诸生,

    初入国子监时在初级班的正义堂,一年时间通过两次考核,现在已经进入高级班的率性堂学习了,

    臣以为,可以让两人前来,一人担任县丞,一人担任主簿,共同处理曲阜事务,加上有孔贞运坐镇曲阜,遇事可以请教,出不了什么乱子,

    等一年后再对两人考评,决定知县人选,八九品的官职,这符合国子监贡生肄业后的流程。”

    身为皇帝的绝对心腹,他自然知晓皇帝对人才的渴望,尤其是终于朝廷的人才的渴望,

    而且隐约猜到了皇帝今后的规划,所以才有了推荐,提前把自己人安排好。

    听着李若涟的推荐,崇祯只是略微一思考,便选择了陈明遇、冯厚敦两人。

    至于堵胤锡,这可是有潜力成为战略大家的人,放在曲阜知县的这个位置上处理县务实在是浪费了。

    最好的磨炼方式就是在县州府司挂职,既能开阔眼界,又能有所实践,不至于空谈。

    “那就通知吏部,让他们走流程,调两人前来曲阜任职。”

    崇祯说完后,又看着卢象升:“卢爱卿,等两人前来后,你交接后带他们一个月,传授一些为官经验,随后率军北上,

    分成三五支,将曲阜到北京运河两侧三百里内的盗匪、贼寇等等给清理一遍,年前到北京,与禁军演武,通过考核后去辽西与建奴过过手。”

    “臣遵旨!”

    “陛下,臣请战!”

    卢象升的回应声刚结束,秦良玉也站了起来:“陛下,辽西正在大战,臣请旨率军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