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毫无征兆的笑了起来,笑的众人有些莫名其妙,紧接着崇祯继续道:“巧了,朕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比他想的还要疯狂,未来红夷大炮一颗炮弹打出十里之外算是合格,二十里算是标准,且精准命中目标。”

    ……

    众人再次懵逼了,要知道现在红夷大炮的有效射程三里路,最远在五里左右,能不能精准命中目标,那都是靠运气,更多的是对敌人密集阵型轰击。

    要么一炮砸死撞伤一大片,要么什么都没有伤到。

    别说二十里了,就算十里外都看不清楚了,还怎么命中目标,即便加了这个所谓的千里境。

    见众人神色各异,有些不相信皇帝,李若涟忍不住道:“诸位大人,陛下去年在西北巡视时,在榆林演武时曾经说过,

    未来有一种火器,一颗就可以直接将一座府城给炸成废墟,

    相比这个,陛下说的这个十里外击中目标就不算太夸张吧。”

    “李指挥使,这个不一样,你忘了三月份草原之战的雷场了吗?那个面积或许不大,但你想想王恭厂的大爆炸呢?

    有颗粒化火药在,搞个十万斤的超级大地雷,一座县城瞬间就被夷为平地,可一颗炮弹飞到十里外击中目标,这可不是直接在炮膛中加发射火药就能解决的。”

    “诸位大人,账不是这么算的,你们以前想过有红夷大炮这种东西吗?

    有想过火药能做出颗粒化吗?

    有想过一颗燧发地雷能覆盖方圆三十丈的面积吗……

    下官觉得,技术总是在进步的,我们这一代人或许完不成,但下一代、下下代呢?

    只要火器研究院一直在研究,相信未来有一天一定会实现。

    这个薄珏下官很看好,年轻人,有想法,关键是有技术。”

    不得不说,李若涟是崇祯的绝对死粉,对崇祯的话那是深信不疑。

    见众人还想说什么,崇祯轻声道:“好了,这事火器研究院的技术研究者会去验证,我们这种技术外行就不用过多的去争论了。”

    “徐爱卿,薄珏朕也很看好,你们要多用用心,传授技术,他想做研究,只要别太离谱,都可以答应,满足一切所需。”

    “臣遵旨!”

    待徐光启回应后,崇祯看了看袁可立等人,思索了片刻后又看向徐光启:“徐爱卿,朕今日召你进宫不仅仅是看这个抱式大筒的,

    更是想听听这几个月火器研究院各类火器制造的情况,你简单单的说一下!”

    “是,陛下!”

    徐光启回应后,沉顿了数息的时间,似乎是在回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