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的巡英使,在大明境内寻找在数学、物理、机械等方面有天赋的人,年龄限定在十八到三十岁,家世背景要干净,品行第一,人数在三十人左右,这件事情要快;

    第三,传信南京国子监祭酒程屯溪,让他忙完了即刻回京!”

    “臣稍后就去安排!”

    李若涟回应完后,低声道:“陛下,臣这边也有三件事情要禀报,第一,今天早晨,锦衣卫收到忠贞侯秦良玉传回的信,

    他们已经同秦佐明率领的六千白杆兵新兵在贵阳汇合了,在修整的同时也在等待御雷营,预计十月中旬到达阿迷州。”

    “第二件事情,桂林的骆思恭传回消息,说是发现瑶族的部分人马进入山中,虽然在山中绕来绕去的,但方向却是朝向西南。”

    李若涟说完后,走到一边的地图上标注出了一些地方后,继续道:“骆大人推断,瑶族反叛的这批人极有可能已经知晓自身暴露了,所以开始转移,寻找盟友,

    从目前的前进的方位看,有两种可能性,第一,他们退到云南河口一带,因为那里也有一支瑶族,人数约莫十余万左右,无论是修养生息还是招兵买马都是极为容易的事情;

    其二,极有可能是带着河口的族人与败退入阿迷州的奢安后人报团取暖,共同抵御朝廷的围剿,因为河口离阿迷州也不过百余里。”

    “果然是贼心不死呀!”

    看着地图上标记的位置,崇祯瞬间就相信了骆思恭的判断。

    同时也感叹,不愧是执掌锦衣卫近二十年的人物,这嗅觉极为的灵敏。

    感叹过后,脸色也冷了下来:“传令两广总督王崇德,调大军佯追,声势浩大一些,逼迫他们朝阿迷州进发,

    同时也诈一下瑶族,看看桂林周边瑶族内的族人或者勾结的官员有没有露出马脚的。

    传令骆思恭,密切关注瑶族动态,发现叛乱之人,即刻抓捕,反抗者,格杀勿论!

    传令西南总督朱燮元,让大军占住进出阿迷州的几条官道,放开瑶族到阿迷州的路,让他们汇合,等秦良玉到了再行动,

    一旦捕捉到了战机,不必请示,即刻行动,争取一网打尽;

    传令秦良玉,马上入冬了,山高路险,攻击之事不可操之过急,稳扎稳打即可!”

    “臣遵旨!”

    待李若涟回应后,崇祯继续道:“第三件事情是什么?”

    “陛下,这是锦衣卫从朝鲜传回的军情,请陛下过目!”

    PS:小伙伴们,追更没什么问题,但催更少了近三分之一,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