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

    不得不说,冶炼世家的当家人的确是有几把刷子的,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赏心悦目,对各个环节的把控极为细致和准确。

    不知道过了多时间,随着吴大华的一声开炉,工匠们迅速的调整高炉和模具的位置。

    让人奇怪的是模具竟然是深埋在温度极高的铁砂之中的,按照吴大华的说法就是降低铁水冷却的速度,可以增加铁的韧性。

    铁水进入模具、冷却变成暗红色、拆模、清除毛刺,除净泥芯……

    整个过程又用去了大半个时辰,等一切全部做完后,一根长三米,口径在十三厘米,散发着黝黑光芒的炮管出现在众人眼前。

    “吴师傅,怎么样?”

    不知道什么时候,徐光启等人凑到了跟前,触摸着略带余温的炮管,紧张的问了一句。

    吴大华仿佛没有听见一样,拿着一个小锤子轻轻的敲打着炮管,倾听着炮管发出的声音,从头敲到尾,而后拿着放大镜仔细的看着炮身的纹理,又凑到管口仔细的观察着。

    好一会儿之后,吴大华才直起身体:“声若洪磬、纹理紧密、生气孔少、触手细腻……”

    “这么说是成功了?”

    “目前看是成功了!”

    哦……

    山谷中百余名工匠欢呼着,拼命了这么久等的就是这么一刻。

    听着欢呼声,吴大华按捺着激动,沉声道:“具体的情况还得经过实战后才知道。”

    “那还等什么,拉到山谷去装配好了,打几炮试试!”

    徐光启说完后,早已经等候多时的军士就熟练的操动着杠杆将炮管吊起放在马车之上。

    小半个时辰后,红夷大炮运到炮台之上并安装完毕,装药、捣压、装弹……

    轰……

    轰……

    轰……

    火舌喷射,一颗又一颗炮弹打出。

    三天后,徐光启到了东暖阁:“陛下,臣不辱使命,铁模铸炮技术已经完成了,而且我们结合之前的复合技术,完成了熟铁炮芯、生铁炮体的铸造,

    三天前已经完成了第一门红夷大炮的实验,三天时间一共打了三百颗炮弹,经过检测,炮身外观壁没有任何问题,内壁有轻微的不平和崩坏,但不影响发射,

    极限是多少,目前没法预估,影响的因素也太多,臣可以断定,一定比以前的要好上很多!”

    “好!”

    骤然听闻铁模铸炮技术完成,崇祯也是异常的开心,从穿越来就惦记着这个,终于在北讨建奴前搞定了。

    这是决定能否一次性将扶桑、建奴、蒙古诸部一次性覆灭掉的关键所在,更是决定大明加入大航海的底气所在。

    “皇太极,等着朕,咱们一起算算新仇旧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