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一九六六年三月,京城,北大,人山人海的大礼堂,报告会如期举办。

    跟去年十月份的报告会差不多,来听陈国华讲课的人或许有变化,但人数只多不少。

    对于这样的情况,陈国华还是很开心的。

    特别是那些闻名全球的顶级数学家们,几乎该来的都来了。

    因为这一次,连带着柯尔莫哥洛夫这位莫斯科泰山北斗,也都亲自过来参加报告会了。

    看看坐在柯尔莫哥洛夫旁边的两人,就知道此君的地位了。

    左边是盖尔范德,他在莫斯科的地位,在全球数学界的地位,毋庸置疑。

    右边则是马尔采夫,虽说他的地位和成就不如盖尔范德,但也不会相差很多。

    这两人都是柯尔莫哥洛夫的学生,所以由他们两人护在旁边,很正常。

    来了这么多顶级数学家们,陈国华心情很美,在进行报告会的时候,就相对卖力很多。

    此次陈国华的报告会将会持续半个月左右,但每天只有一个上午的时间,下午是见不到陈国华的。

    毕竟陈国华不可能为了报告会,就把自己的其他工作完全丢一旁,这不现实。

    很快,第一场的报告会结束了,整个大礼堂顿时掌声雷鸣。

    随后就是提问时间了,这一次,第一个提问的竟然就是柯尔莫哥洛夫。

    “陈,你是我见过最聪明最有天赋的数学家,你的论文,你的报告会,完美到无懈可击”

    看着站起来可劲儿夸赞自己的老头儿,陈国华多少有点懵圈。

    不过他还是认真地听着,想要看看对方到底想问什么。

    “我们都知道你很有天赋,你很努力,但是我想问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国际数学家大会评委团真的不会将一九七零年的大会举办场地放在京城的话,那么你是否真的会一直这么发表论文吗?”

    额!

    这是报告会啊,问这种题外话?

    好像这是记者们应该关心的问题吧?

    陈国华微微一笑,道:

    “谢谢你的提问,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确实挺遗憾的.”

    “当然,我会尽可能每个月都发表数学论文,所以到时候还希望我再召开报告会的时候,还能够再次见到大家.”

    此话一出,现场有不少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也太恐怖了吧?

    为什么要召开报告会?

    当然是因为论文质量太高,能够看得懂的人并不是很多,所以需要报告会的形式向所有人阐述著作者的思路,理清数学工具等等。

    最重要的是通过交流,达到彼此进步的目的。

    否则的话,盖尔范德、博苏克、安德烈韦伊、陈省身他们这些人闲的啊,非要千里迢迢跑过来京城参加这种报告会?

    也不看看陈国华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到底都干了啥。

    黎曼假设的几篇阶段性论文、BSD猜想证明论文、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等等,这些数学论文,一看就知道不简单。

    万一,假如,陈国华拿出来的这些论文,全都是真的,岂不是说没来参加报告会的人,都错过了见证历史的机会吗?

    最重要的不是错过机会,而是没来的人,错过的是交流的机会啊。

    现场听陈国华的报告会,绝对会有收获的。

    据不完全统计,自从一九五九年,白云城那次的报告会之后的一年时间内,超过一半的人都发表了四篇以上的数学论文。

    而在此之前,他们一年都未必能够写得出两篇论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