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孙传庭为例,崇祯十一年建奴入关劫掠,他和洪承畴率五万秦军进京勤王。

    过程虽然曲折,但终究完成了勤王的任务。

    这份功劳虽不至于升官,却也不能降罪吧?

    结果呢?

    他不可轻战、严加防守、伺机反击的策略饱受质疑,再加上他因风寒导致耳聋请求辞官。

    两件事加起来让崇祯对孙传庭失去了信任。

    最后,孙传庭被捕入狱。

    这一待就是三年!

    朝堂上那帮儒生口中的仁呢?义呢?

    怎么不见他们为孙传庭求情和?

    朝臣们都知道这个理,但就是不说,生怕自己受到牵连。

    这件事发生后,君臣之间,尤其是皇帝和将领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稳固。

    国家税收靠农民,征战沙场靠士兵。

    然而。

    朝堂上没有人为农民和士兵谋利。

    反而想尽办法压榨他们。

    于是农民不想种地,士兵也不愿从军征战。

    国力开始衰退。

    明朝能灭亡,一半责任是封建王朝的客观规律在作祟。另一半责任由崇祯和这些儒生五五开!

    而且。

    崇祯十分清楚这些人并不是真心认错,只是为了苟活。

    想清楚这些,崇祯怒道:“王之心!”

    “臣...臣在。”

    王之心正站在旁边看热闹,被突如其来的喊声吓了一跳。他谨慎地用眼角余光看向崇祯,见对方的怒意不在自己身上才松了口气。

    “去,陪着吴指挥使一起去。把朕刚才念过名字的官员都查一遍,凡与所说不符者,不用请旨,直接抄家拿人。你们互相监督,务必核实清楚,抄没的家产交于户部。如有袒护错漏,就地正法!”

    “是...是!”王之心哆哆嗦嗦的磕了个头,跟在吴梦明的身后飞速逃离皇极殿。

    他有种预感。

    当年扫除魏忠贤的那个崇祯又回来了。

    不,比之前还要狠。那次只针对魏忠贤的阉党,这次皇上针对的是所有人!

    他庆幸自己捐钱的同时又有些害怕,因为他的家产还有很多。

    随着吴梦明和王之心的背影消失,崇祯终于松了口气。

    关键时刻还得靠锦衣卫和东厂。

    明朝皇权并不是一家独大,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辖制。

    以军队为例。

    京师除了勇卫营,崇祯能独自调动的军事力量只有锦衣卫和东厂。

    其他的军队调动需要几个关键手续。

    首先皇帝需和内阁商议完毕,内阁拟出圣旨,内阁和司礼监分别盖章签字。

    然后内府御马太监拿着圣旨信物去往兵部调兵。

    兵部确认无误后按照旨意配齐人员和物资,随后移交五军都督府。

    某位都督确认无误后领兵作战。

    中间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其他部门都不会理睬。这也是太监即便权势滔天,也无法造反的重要原因。

    他们的权利再大,也大不过皇权。

    皇帝都做不到的事,太监更做不到。

    看着吴梦明和王之心远去的身影,王正治绝望了。

    他想不明白崇祯为什么突然变了性格。之前是优柔寡断,现在是快刀斩乱麻。

    他茫然的看着内阁首辅,把希望放到了他身上。

    崇祯说的很清楚,被点名的官员都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