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半天。

    “臧郡守难道也不信贤弟所为吗?觉得是在下伪造战功?”

    张扬痛苦极了,没想到实话实说的代价竟如此沉痛,这位可是当地郡守啊。

    苏曜等人就是在这位郡守眼皮底下聚歼的胡人,张杨甚至带着太原的兵去接收的黄芦堡城塞。

    如果连这位郡守都不相信,都说不动,那天下还有谁人可为他们作证?

    难道靠百姓吗?

    那些老百姓从来就没有任何话语权,他们的话无人会听。

    绝望……

    可惜张杨的绝望没想对地方。

    对于郡守臧旻来说,这份战功的真假虽然也重要,但根本原因还是事情的性质变了。

    面对着手上可能再次引发滔天之变的导火索,臧旻要衡量的事情有太多,太多了。

    就这时,苏曜站了出来

    “张让权倾天下,郡守明哲保身在下理解”

    苏曜拱手道

    “在下可向郡守保证,这份保名仅做联名使用,绝不让郡守一己承担。”

    相比于张杨的瞻前顾后,苏曜很清楚该怎么去做。

    既然选择了红名道路,要获得更高的声望,就有必要得到更多地方大员的支持,从他们这里获取这个叫保名的道具。

    而每一个要员的姓名加持,都必会成倍的提高他的名望增长效率。

    而更高的名望等级,除了能让苏曜更容易的与大员们打交道,获得认可外,最关键的就是在他日后天下大乱,他建立自身势力时,能更有效控制占领地,降低对抗度。

    人们总是愿意接受更有名望之人的统治,这也是刘备明明没有什么实力,但却总会得到众人青睐,不花一兵一卒的就能获取一個地区的统治权。

    说回眼下,刚刚开始建立自己名望之路的苏曜,面对的第一关便是当地的郡守臧旻。

    这时苏曜的话也提醒了张杨,他看了眼神情略微动摇的老郡守,赶紧说道

    “丁使君曾告张某言,若郡守可作保,他也愿一同保名。”

    张杨的话倒并未作假,只不过他稍稍忽略了时效性的问题,关于丁原所说的保名问题那是在报送朝廷之前了……

    也许两人的话还是动摇了臧旻的意志:

    “臧某身为太原郡守,对属地战况据实而报本就职责所在,不过……”

    ——“郡守可是有什么困扰之事需要我等去做?”

    这个不过一出,苏曜马上就懂了,立刻打断其废话道。

    剧情都走到这种程度了,那百分百要完成个什么重要任务,或者刷到一定好感声望才能往下进行。

    果然,虽然张杨听了后忙不迭的为他的无礼道歉,但那个老郡守还是在沉默再三后,叹气言:

    “贤侄所言倒也不差,臧某或者说太原现今却有一事困扰,需一大将去做。”

    “不知郡守有何……”

    ——“成交!”苏曜再次打断道。

    喂!

    张杨无语了。

    你倒是先听听人家要你干什么再答应不迟啊。

    但对苏曜来说,听了两句就知道了,不就是肝声望么:

    “时间紧迫,郡守无需客套,直说去哪里,杀多少便是,苏曜绝不推辞。”

    “……”

    如此干脆的说法,又一次让在场诸人全愣住了。

    尤其是张杨,头皮都是麻的。

    这小子没大没小的样子他是习惯了,军营中人人豪气,也没人在意什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