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寻死……

    “在故安侯看来,父皇是个怎么样的人?”

    一语既出,申屠嘉面色当即一滞,望向刘荣的目光,也嗡时带上了些许骇然。

    “公子……”

    刚要说些‘慎言’之类的话提醒刘荣,见刘荣目光比自己还坦然,便也只得斟酌道:“先帝曾说:太子监国,操持国政,颇有明君之姿。”

    闻言,刘荣只微一点头,接过话题道:“既如此,故安侯应当也知道,凡明君者,多非仁主?”

    “——父皇为储二十余载,羽翼丰满,又曾太子监国数年,手腕老练。”

    “故安侯可曾见过哪件事,是父皇打算做,而最终没做成的?”

    “有哪件事是父皇打算做,却因为某个人劝阻,而最终放弃的?”

    这话一出,申屠嘉彻底不说话了。

    天子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好听点,叫有担当、有魄力、有自信,有手腕;

    说难听点,那就是刚愎自用,根本就听不进劝!

    对于自己否定的人或事,这位天子绝对不会迟疑不决,而是会毫不迟疑地出手解决,并且永远都不会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

    而对自己认定的事,天子启,也必然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就说这《削藩策》,晁错都在朝堂上嚷嚷十四年了,不说被先帝搁置了十次,也起码有八次。

    换了旁人,恐怕早在第三次被搁置的时候,就会放弃这个不得君心的方略,转而去关注一些能讨帝王欢心的事。

    但晁错没有。

    一次次被否决,非但没能让晁错知难而退,反而成为了晁错一点点更进、完善的动力。

    究其原因,或许有晁错坚毅、钢直的缘故;

    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晁错背后的天子启,从来都不曾放弃。

    非但不曾放弃,而且还不断完善着自己的方略,并从还只是监国太子的时候,就开始为此事谋划布局。

    时至今日,乍一眼看上去,《削藩策》好像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毫无征兆的出现在朝议之上的;

    可了解内由的重臣都知道:在‘缓称王’之前,天子启并没有略过高筑墙、广积粮的积累阶段。

    看似凭空出现的《削藩策》,实际上,却是天子启筹谋已久……

    “公子是想说,陛下想要削藩,就没人能阻止。”

    “——对此,我了然于胸。”

    “我想要做的,也从不是劝陛下打消削藩的念头,而是让陛下再多做一些准备,再谨慎一些、稳妥一些。”

    “诚然,陛下宏图大志,老臣断然阻拦不得。”

    “可即便是能拖个一两年,让陛下晚一两年推动《削藩策》,老臣,也愿意为之献出生命。”

    “因为比起宗庙、社稷的安危,老臣这条性命,根本就不值一提……”

    对于申屠嘉的想法,刘荣本就有大致预料。

    就算不知道这位老丞相,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过去这几年的穿越者生涯,也足够让刘荣了解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国之柱石。

    “我知道故安侯,是想要在事不可为之时,不惜用自己的生命,也要稍拖延父皇削藩的脚步。”

    “可是故安侯难道真的认为:死一个丞相、一个故安侯,就能阻拦父皇削藩的谋划吗?”

    “——从先帝驾崩,父皇即立的那一天起,吴王刘濞,就已经是父皇非杀不可,而且是非速杀不可的人了。”

    “与其用自己的生命,去赌父皇会不会由于‘逼死丞相’的羞愧,而稍放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