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要多吃几碗。”

    “武松着实不敢吃醉。”武松笑得僵硬,便不再多话。黄安知道汉子不善言辞,便立刻转移话题:“哈哈哈,今天又吃酒,的确是不能再吃醉。”

    “贤弟,这好汉酒后劲着实不小。”柴进心有余悸。

    黄安看了看柴进,又看了看阮小七人等,笑了笑:“这种酒好喝却喝不得急酒,那天你们一个个连吃几大碗,我劝都劝不住,不醉才叫怪事。”

    “那哥哥,这酒喝起来还有讲究?”山士奇问道。这也是柴进想问的,阮小七等人也纷纷看来。

    “那是自然,这种酒醇香有力气,不能喝得太急。最好要拌着各种下酒菜,如酱牛肉,凉拌猪耳朵,油炸泥豆子,腌黄豆,小杯小口品着才有滋味。酒水从舌头两边流过,回味无穷啊!”

    “哦,竟然是这样子?”

    “不错,每顿喝点,有御寒,强身健体之功效。”

    “来人呐!多切些酱牛肉,油炸一些地豆子来下酒。”

    黄安侃侃而谈,说着如何吃蒸馏酒,众人听得啧啧称赞。主人家柴进不说,二话,立刻大声吩咐。

    (泥豆,地豆,指的是现在的花生。或许有人会说,花生16世纪明朝引进,这个时期没有。那作者不得不说,这是人云亦云,胡乱跟风。如很多地方分为土花生和榨油的红皮洋花生。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乃是花生的起源地之一。在1962年江西修水县的原始社会遗址中发现了4粒炭化花生,表明中国种植花生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另外在陕西咸阳汉景帝刘启陵墓的文物之中,也发现了花生,这进一步证明了我国2000多年前就已经种植花生。

    在史书中,如《隋书.农志》记载,唐代时江、淮、河、广等地有花生之作,各有其品。到了宋代,花生的种植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不仅种植周期更加清晰,而且通过不断试验,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种植技术。这是有力的历史佐证。

    当然,这话题有些扯远了。

    古代到底有没有这种花生作者也不知道,书中就当有,而且作者个人观点是相信地大物博的中国这些东西是有的,只是各地名称各异不被人知)。

    花园八角亭子内,柴进柴大官人邀请黄安一行人入席吃酒。大家伙推杯换盏,轮流敬东家柴进,大伙说着拜年话,把这位恭维的笑口常开。挨个跟众人吃酒,称兄道弟,说起当年往事。

    几轮酒过后酒酣耳热,又是开了两坛好汉酒,这回没有如牛般狂饮。而是如黄安说的那样仔细品味,吃着下酒菜,果然有滋有味,说说笑笑。

    可就在众人在这把酒言欢,笑谈之余。

    老都管柴福脸色有些难看地快步走来,冲黄安行礼笑了笑。趴在柴进的耳边不知说的什么。令这位笑容满面的柴大官人收敛笑容,转为满脸愤怒,把酒杯重重放在桌上:“混帐,这一伙强人真是找死,竟然敢拦路劫掠我柴家商队。”

    这位东道主一发怒,正在说笑吃喝的众人纷纷止住。场中瞬间变得寂静无声,纷纷转过头来。

    “大官人,不知发生何事?”黄安满脸关切地问。

    “哎,这…这个……”柴进觉得有些丢脸,难以启齿。

    “大官人,有事只管吩咐,要是能办,我等兄弟绝不推辞。”黄安见了知道其中有事,也知道这位是抹不开面皮,便举着酒杯,毛遂自荐。

    吕方,焦挺,武松,山士奇等人纷纷起身拍胸嚷嚷:“是啊是啊,大官人要是有事,我等绝不会袖手旁观。就是,老人家,你快快说究竟何事?”

    柴福看到这一群气势不凡又义愤填膺的汉子,觉得还真的可行,目光转向柴进看看他的意思,见这位主人家不着痕迹地点头,这才沉声说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