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不收任何治疗费用,保您治好为止。”

    “你看了两次都没看出是啥病,谁还敢去你那儿看诊!”烫发妇人扭头问林红燕,“你在哪儿坐诊?我以后找你看诊。”

    “感谢您的信任,只是我还没有出师,只能做复诊的活儿,等您养好病,想要调养身体可以来找我,到时候我请郑爷爷给您审方。”

    张婶等村里人纷纷附和,说林红燕特别擅长给人调理身体,喝过她开的汤药的人,都夸好!

    烫发妇人顿时心动了。

    在黄大夫的极力挽留下,她决定再信一次康如堂,重新让黄大夫开了药方,并让林红燕和郑老爷子二次审方,确定这次绝对没错,才去康如堂拿药。

    经过这个小插曲,康如堂的两位大夫对这次义诊更加认真了,每一位病人都看得极其细致,生怕再出差错,砸了康如堂的招牌。

    林红燕更是打响了名头,找她复诊的病人也排起了长队。

    郑老爷子原本只考校林红燕10个病人,现在早早超额,翻了几倍。

    义诊结束的时候,康如堂的两位医生也纷纷朝零出错的林红燕竖起大拇指,无比佩服:“郑老先生名师出高徒,咱们鹿县出了一位小神医。”

    小神医这个名头一出来,林红燕有了代称。

    是夜,郑家书房,郑老爷子打量着坐在对面的小妮子,眸中带着浓浓的不解。

    “你以前真没有学过医?”

    郑老爷子想不明白,要多么聪慧的人,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做到林红燕这个程度。

    “虽然跟着您的时间短,但以前就研究过,其实不算新入行?”

    上一世跟着周婆婆的耳熏目染,这一世神秘空间内的埋头苦读,都不能讲给郑老爷子听。

    这些带着汗水的努力,只能换算成一句听起来非常厚脸皮的话,“我应该是有些学医天赋吧?”

    “以你这个学习能力,恐怕拜师仪式还没有定好日子,你就能出师了。”

    林红燕嘿嘿笑:“您老行医一生,救人无数,我能从您身上学到的东西多着呢。”

    郑老爷子点点林红燕的小脑瓜,笑道:“我原本想等你高考结束,带你去京城大办,也让你认认人,现在你已经在县里出名,看来拜师仪式也得提前了,就在县城办吧,我的最后一个关门弟子,京城那群老家伙,不会不给我这个面子。”

    林红燕心念一动,问:“客人从京城过来,能给我捎点那边的特产吗?”

    “你想要啥特产?稻香村的糕点?还是全聚德的烤鸭?”

    林红燕把学校缺试题的事情讲了一遍。

    地方教育水平不同,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痛点,郑老爷子听到班主任拿到市一中试题时激动得红了眼眶,颇为感慨地说道:“你们有位好老师,不过……”

    郑老爷子话锋一转,道,“想要京城的试题哪需要那边捎过来啊,城里就有一位从京城回来的老教师,前些天他还来我这儿喝茶,想要试题,找他就行了。”

    “那太好了!郑爷爷,您能帮我牵个线吗?”

    郑老爷子脸一板:“还叫郑爷爷呢?”

    林红燕赶忙换了称呼:“师父!”

    郑老爷子畅怀地笑了,起身就去打电话。

    “喂,老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