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文泰征长孙俭入朝,问以经略,深然所见,命其还州密做准备。

    十月壬戌,兵发长安。

    宇文泰遣柱国、常山公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韦孝宽率兵五万,意图占领江陵要所,尽数吞食江北领地。

    长孙俭问计于谨,若公为萧绎,将如何应对?

    于谨答曰:”分为上中下三策。”

    “上策:耀兵汉、沔,席卷渡江,直据丹杨。“

    “中策:移郭内居民退保子城,峻其陴堞,以待援军。“

    “下策:难于移动,据守罗郭。“

    “且萧绎必取下策。只因萧氏保据江南,绵历数纪。这许多年以来由于中原多事,未曾顾得上南朝。即未受过外敌侵略。又以为我有齐氏之患,必谓力不能分,所以心怀懈怠。“

    “且萧绎懦而无谋,多疑少断。愚民难与虑始,皆恋邑居,所以知其用下策也。”

    于谨倒是把萧绎看得清楚明白,贬得直截了当。

    -----------------

    武宁太守宗均得讯,飞报魏兵将至,萧绎急召众臣议事。

    领军将军胡僧祐、太府卿黄罗汉不信:”二国通好,未有嫌隙,必不如此。”

    曾出使西魏的侍中王琛亦道:”臣揣宇文容色,必无此理。”

    萧绎半信半疑,令王琛再度出使,前往探明西魏态度。

    王琛至石梵,驰报黄罗汉:境上帖然无事,前言皆儿戏耳。

    萧绎还是不能放心,召开经宴讲学,百官皆戎服以听。

    另遣使往建康,征王僧辩为大都督、荆州刺史,只有这位老将来到身边,方能安心。

    陈霸先徙镇扬州,能够接替王僧辩撑起建康防务的,也只有他了。

    王僧辩向陈霸先借调兵将,遣豫州刺史侯瑱率程灵洗等为前军,兗州刺史杜僧明率吴明彻等为后军。

    辛未发兵,比西魏出兵晚了九日。

    建康距荆州,水路三千三百八十里,日行六十里计,只要江陵能坚守两个月,援军定能赶到。(注2)

    ……

    援军出发后的第三日,西魏大军向江陵开来的消息被证实。

    于谨大军至樊城、邓城,附庸的梁王萧詧也率兵前来汇合,声势更盛。

    司徒、郢州刺史陆法和闻魏师至,自郢州入汉口,将赴江陵。

    陆法和善造攻战器械,此前在江夏时,大聚兵舰欲袭襄阳而入武关,萧绎止之。

    此次萧绎又不知为何,不许陆法和来援,言称自能破贼,令但镇郢州,不须动也。

    陆法和还州,以白土涂饰城门,身着粗白布衫,大绳束腰,坐苇席。提前穿起了丧服,终日乃脱。

    萧绎夜登凤皇阁,夜观星象,徙倚叹息道:”客星入翼、轸、今必败矣!”

    左右嫔妃女御皆哭泣。

    第十二日,魏军渡过汉水,于谨令宇文护、杨忠帅精骑先据江津,断绝萧绎东逃之路。

    第十三日,宇文护攻克武宁,活捉太守宗均。

    这一天,萧绎亲自乘马出城,插木设栅,围绕城池六十余里,部署防务:

    领军将军胡僧祐都督城东诸军事,尚书右仆射张绾为副。

    尚书左仆射王褒都督城西诸军事,四厢领直元景亮为副。

    其余王公以下官员各有所守。

    第十五日,命太子萧元良巡行城楼,动员居民,协助运送滚木擂石。

    当夜,魏军至黄华,距离江陵城四十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