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尉姓冯,大名冯国忠,通常来说,武者叫这种名字的,基本都是军旅出身,或者家世师传有浓郁的军事背景。

    冯国忠属于前者。

    他也出身寒微之家,原本叫冯二牛的,被下乡搜寻生源的县中武师挑中、收入门下习武。他武骨着实不凡,肯吃苦,进境也快,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很快暴露了一个致命的问题——人太笨了,悟性根本不行。

    打熬力气,锤炼筋骨,刻苦用功,这些都没问题,可涉及到进阶一些的武学理论和知识体系,他便痴痴呆呆,不明所云。

    靠着不凡的武骨和力大砖飞的牛劲儿,他倒是通过了县试和府试,可院试考秀才时,除了各项武试之外,便会开始考行功路线图解、大周天几何、拳法赏析、心法阅读理解等理论知识。

    而他,连“此条运功路线会引发走火入魔”这种判断题都蒙不对。

    从院试考场中出来,冯二牛彻底死了心、明白了一件事——他跟别人不一样,不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武举上。

    武举这条路走不通,又不肯年纪轻轻去看家护院、打工进厂,留在武馆里做师兄拿工资,又觉得没甚前途,对不起练武的辛苦。

    于是冯二牛咬咬牙,径直投了军。

    对于像他这种武骨不凡、只是因为脑子太笨被武举淘汰的武者来说,军队是最有前途的另一条阶级上升通道。

    毕竟军队不用学太多理论知识,讲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毕竟懂的都懂,不懂的就下辈子再说嘛。

    反正除了投胎率比较高之外,实在没什么缺点了。

    冯二牛年轻气盛,没有去厢军混日子,直接去了投胎率最高、前程也最大的边军,签了契文、参加了三个月的军训,便被调到两江防线的核心重镇、北击宁虏,历战十二年,冯二牛也变成了冯国忠。

    而今他因积功被恩主举荐,转入地方官员序列,却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日常做派和饮食习惯,所以并未发福,依然面容枯黄、眼若鹰隼,顾盼扫视,气势阴鸷,看到李白龙后一怔,眉毛便松解开来。

    向李白龙颔首示意后,他依旧送人出门,步伐静慢有度,因为贴身穿着软甲,所以身架雄健、犹如瘦虎,从侧面看,永远都像一张绷紧的弓。

    确实如此,他身上永远带着三样以上的武器,解决问题的思路通常直接且粗暴,有一定的战后创伤应激障碍,所以时常散发着独属于边军的“活着就是赚到”的亡命气质。

    在官场上,有这样的同僚乃至上司,无疑是一件惨事。

    在李白龙私下编撰并大受官场好评的“大齐官吏十大至暗时刻”中,“你的佐贰官是边军重镇出身用北蛮人头堆出官身的老丘八”位列第七。

    与这位气场阴鸷的沙场老兵相比,他旁边的复读机,一位初次入城的武者,就显得平平无奇了些。

    李白龙看了那人的背影一眼,心下有些奇怪。

    按照龙傲天给的“优质读者分布图”来看,衙门里的好人属实不多,大多数都是黑点,少部分才是金色。

    可就算是黑色读者,也多多少少带点金色,意味着龙傲天好歹能有些愿力能吸,而眼前的外地武者遍体通黑,意味着傲子连一点瓜枣都收不到。

    奇怪。

    那身材高瘦、表情木讷的外地复读机满面风霜,目光深沉,似是早已失去武者的锐气,也不去看周围人等,只是低眉顺眼地被冯国忠送出,怂怂的样子,很符合下层武师在生活重压下的疲惫模样。

    他也看《皇极战天传说》?为什么无法收取愿力?

    ——李白龙望着对方的目光不由自主流露出审视和沉思。

    而在他目光深沉变化之际,正被冯国忠送走的外地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