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有点不太会了。

    每人每天,三升稻谷,这数量可是不少,就从现场干活的规模,以及已经修好的那些大路来看,这份消耗必定恐怖。

    值得吗?

    那都是朕的钱啊!都是朕的钱!!

    还有!

    从军光荣粮,又是什么东西?

    朱元璋仿佛化身懵懂小儿,虚心地问道:“什么是从军光荣粮?”

    “哈哈,毛老爹你真是离开太久了,怎么这个都不知道!”那人一边干着活,一边笑道:“年前不是朝廷募兵么,咱们秦大人规定,凡是家里有男丁从军的,每人发放二十石的光荣粮!不瞒你说,我现在就盼着朝廷什么时候再征兵,说什么我也要弄个名额……不是为了钱哈,不是为了钱……主要是为了国家,为了咱大明,嘿嘿嘿!”

    从军,还发粮食?

    朱元璋目瞪口呆。

    二十石!

    这数量未免也太惊人了。

    若是一户人家按二十亩田来计算,根据他了解到的淳化县田税情况,也就是上交三十石的粮食。

    现在,家中有人从军,一下子就返还二十石?

    几乎相当于不纳粮了啊!

    难怪!

    朱元璋忽然想起北伐时的一个小小的细节。

    说的是先锋傅友德统帅的一支部队中的护粮军,并非精锐,只是承担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但是某次,王保保发动奇袭,意欲截断粮队,给明朝的大军造成麻烦。

    越是名将,越对粮草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若是能断了对方的粮食供给,几乎可以说是不战而胜。

    可是那次!

    王保保势在必得的突袭,竟然被大明的护粮军强行击退。

    据之后的战报,那支护粮军里面,有个几百人的小队,在关键时刻,迸发出极其恐怖的力量,简直是不要命了,嗷嗷叫着往上冲,只是一个轮次的冲锋,就把突袭的鞑子兵打蒙了。

    随后,傅友德才率大军赶到,化解了这场危机。

    淳化……

    那几百人的小队,是来自淳化!

    朱元璋关注过这个细节,但并没太深思。

    现在看来,那场不可思议的胜利,不是没有原因的。

    虽然大军远征在外,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但因为明朝这边是大优势方,所以偶尔还是能够跟家中联系,以书信的方式。

    想必,那些来自淳化的兵勇,正是收到了家里的喜讯,知道家里竟然拿到了那么多的“光荣粮”,这才悍不畏死,这才建立奇功。

    原来如此!

    朱元璋开眼了。

    以往只知道“将有必死之心,则士无贪生之念”,那说的是统兵将领的带兵本领,以及将领的气质对整支部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没想到,那些只是最底层的大头兵,也能因为那股发自内心的骄傲和荣耀,创造战场上的奇迹。

    光荣粮……大明光荣粮……从军光荣粮……

    好啊!

    扪心自问,朱元璋换位思考,倘若自己全家都快要饿死的情况下,来了这样的机会,朝廷征兵,然后给家里二十石上好的粮食……

    就别说二十石了!

    哪怕是二十升,朱元璋到了战场上,面对敌人的大刀也好,长矛也好,就算是脑袋掉了,内心对朝廷都是充满感激,是挺着胸膛去赴死的!

    土地,粮食,那是农民的命啊!

    如果……

    朱元璋不禁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