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大明从开国以来,宗室数量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以至于从嘉靖朝开始,都对新的宗室进行刁难,甚至长期不承认,以避免越来越重的宗室负担。如果再往下去,宗室数量还不知道会有多少,帝国实在难以承受。

    可要是藩王全部封建海外,那这些藩王一系的宗室自然也要去海外。而且他们的俸禄,自然是已自成一国的藩王承担。这对大明帝国来说,将会放下一个非常重的包裹!这种局面,对大明,对宗室都有好处,算是双赢局面!

    温体仁正是想到了藩王封建海外的这种种好处,他不由得非常关心洞吾那边的战事。毕竟作为唐王封建洞吾的第一例,能否成功是会影响后续藩王封建海外的国策,因此,他很是担心,就回复崇祯皇帝道:“陛下,要不,等大军占领洞吾全境之后,再行宣布如何?”

    崇祯皇帝听了,明白他的担心,当即对他说道:“此战我军已经掌握情况,而他隆王却对此一无所知,自以为可以里应外合。另外白杆军也已秘密到达云南,正在休整中。在战事差不多的时候,突然出现,相信他隆王有的哭。温卿只管准备就是,等朕回头给你好消息!“

    “老臣遵旨!”温体仁见了这条信息,心中放了一大半心思,便遵旨而行了。

    在他们对话中的主角之一,洞吾他隆王此时正领着大军北上。

    他选择的行进路线是沿着大金沙江逆流而上。如此一来,他的水军能运粮草物资,省力很多,路上的消耗也小一些。那江面上,密密麻麻的船只,几乎都要把江面给堵住了。这其中,不止是战船,其他船只也有。是他隆王下令征集了所有能征集到的船只,用于运输大军所需。另外还有无数民夫,用于沿途的拉纤。

    这江上,帆船遮天蔽日,这江边,则行进着连绵不绝的军队。这其中,为数最多的是普通步卒,身着简陋,如果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民夫捡了武器而已。当然了,精锐步卒也有,就在中军附近,有布甲,棉甲,还有铁甲。他们有的背上背着一块圆盾,腰间挎着一把腰刀,是刀盾兵;还有的,空手走着,他们的武器,是长盾,自己扛着行军是不可能的,放到船上去运送也不可能,万一有战事,都来不及装备。因此,他们是用车运着长盾,有民夫帮他们赶车推车;还有的则是背着一张步弓,挂着几壶箭,这是弓箭手了;

    在所有的兵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骑军和象军。特别是象军,高高大大,那些骑兵走在他们的前方后方,一比较起来,真是不够看的。如今只是行军状态,因此大象没有披藤,等到战时一挂藤甲,弓箭对大象的伤害可以忽略。战场之中,大象横冲直撞起来,谁能挡其锋?可以说,这支象军是他隆王手中的王牌。

    他隆王本人也没有坐船,而是骑在一头大象上。这头大象成通体白色,是头成年壮象,象背上有特制的鞍,上面可以坐三个人,甚至更多。这个象鞍和别的象鞍还不同,上面有盖子,能挡住阳光的照射。

    他隆王坐在那里,看着江上江边的军队,心中也是豪情万丈。忽然,他用手一指行进中的军队,对身边的重臣问道:“明国有个成语,投鞭断流,孤之军队,也能做到吧?”

    “那是自然,殿下之军队,远超明军,此战,我洞吾必胜!”

    他隆王听了,看了他一眼,心中很舒服,已经和两家土司达成攻守同盟的事情,他谁也没说。毕竟这事实在太过重大,还是要保密为好!因为,身边重臣的答复,让握有底牌的他,感觉很是不错!

    这时,前头飞驰而来几名骑士,是他的亲信大将,也是他的先锋将过来了。这让他有点皱眉,不好好在前方坐镇,跑来中军是干什么?

    洞吾的战马,远不能和大明北方的马相比,个头显得小很多,他隆王不得不低下头,看着自己的亲信先锋将跑到眼前,看他一头的汗水,知道他来得急,便皱着眉头问道:“怎么了,可是前方有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