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朝鲜官员顿时目瞪口呆,这登基为帝的大事,也能择日不如撞日?

    相对来说,满清各级头目却没有这么多讲究,大部分都兴奋了,其中多铎更是大声喊道:“陛下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都喊出了这个,其他人自然也抢着喊了。当然,有反应快的,立刻便跟着喊了;也有目瞪口呆中回过神来的,看到别人在喊了,才跟着一起喊。一时之间,殿内闹哄哄地,就像后世的菜市场!

    就在这样的场景下,有侍卫双手捧来一个盘子,上面是一件龙袍,就披在了多尔衮身上,满清第二任皇帝就此产生!

    看到这个情况,殿内就算再愚笨的人,都知道多铎带头建议多尔衮登基为帝的事情,其实是一早就商量好了。就算众人不拥护,多尔衮也必然要登基为帝的。

    想着这些时,就见披着龙袍的多尔衮,一身威严,吩咐“众卿平身”后,就开始做喜闻乐见的事情了。

    多铎,封豫亲王,世袭罔替!

    阿济格,封礼亲王,世袭罔替!

    远在朝鲜的豪格,已当场封赏,是为肃亲王,世袭罔替!

    还在朝鲜征战的英俄尔岱封一等超武公!另外在场的满清各级头目,也一一封赏,至少都是官升三级。一时之间,就仿佛这些官都是不值钱的,一个劲地封赏。

    不管明军是否要打过来了,听到自己被封赏,满清各级头目都非常地振奋,一个个跪地谢恩。不得不说,至少这些满清头目的士气,一下就提高了不少。

    谁也没想到的是,在封赏完了满清各级头目之后,多尔衮转头看向朝鲜官员这一侧,扫视着他们脸上羡慕的眼神,用不容置疑地语气说道:“朝鲜虽为我大清之藩国,但事实上,这几年,我大清和朝鲜其实如同一家,已无多少分别。因此,朕决定,今日之后,已无朝鲜,诸卿,皆为大清之臣子,从今以后,我大清和朝鲜,无分彼此!”

    这话一说出来,顿时就惊到了一大批人。特别是在前面站着的光海君,更是神情复杂。

    虽然多尔衮确实说得有道理,这几年来,朝鲜就是多尔衮说了算,朝鲜,其实早已名存实亡。可不管如何,至少名义上朝鲜还是一个国家,有国王和臣子。

    虽然光海君在以前选择投靠了满清,虽然他在满清的帮助下,杀光了仁祖一脉,甚至都杀光了其他王族子弟,但要是朝鲜真没了,他还是非常地震撼的。李氏王朝断送在他手里,以后死了,怎么去见列祖列宗?

    可有意见又怎么样,朝鲜的事情,本来就是多尔衮说了算。如今他决定了,谁敢反对?不要命了么?

    以前的时候,或者还有硬骨头的朝鲜臣子,当年皇太极领兵征服朝鲜的时候,就杀过不少。可也是因为如此,那些硬骨头的臣子,早已被杀了,这朝堂之上,还能站着的,能一直忍受朝鲜一直由多尔衮做主的,又有哪个会是硬骨头呢!

    就在众人心情复杂的时候,多尔衮忽然看着光海君,又开始封赏了起来。

    光海君,封顺承郡王,同样世袭罔替!

    吞并了朝鲜,给了光海君一个****,绝对不能算亏待了,但也谈不上优待,算是延续他目前的荣华富贵而已。

    不过多尔衮对其他朝鲜官员,封赏的规格,显然就比较高了,比如,吴达济,就被封为从二品的户部侍郎,算是户部的副手。其他朝鲜官员,也多是六部尚书的副手等等。

    对于这些封赏,不管是何人,光海君也好,其他朝鲜人也罢,不接受都要接受。

    一阵闹腾之后,满清和朝鲜成了一家,殿内所有人,都有了新的职务,且只有高升,没有降的。

    做完了这些,多尔衮严肃了脸,大声宣布道:“汉城是为我大清临时之都,此名不妥以为我大清都城,因此,朕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