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直接从六部下手,说句实话,就算是皇帝,哪怕厂卫在手,也不好这么硬着来。

    天下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游戏规则,哪怕是皇帝,也必须在这个游戏规则内,按着规矩来。谁要是不按规矩来,必然会被群起反对。靠杀,能治理国家?这只能是大字不识的老农民,才会想着贪官杀杀杀,就天下太平了。

    不过如今的崇祯皇帝,却已经有这个整治六部的本钱了。

    国内的这些新政,多是出自皇帝之手,甚至是皇帝所发明,这些政策,给大明这个国家,给大明上下所带来的好处,所有人都已经看到了。大明这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有目共睹的。皇上的英明,毋庸置疑!

    而对外的战事,比如收河套为大明版图的一部分,洞吾改封唐国,更有御驾亲征,收复三朝帝王无可奈何的辽东,灭凶悍的满清这些,大明上下也同样有目共睹,皇上的神武,毋庸置疑!

    崇祯皇帝此时的声望,可以说直追太祖成祖,至少大明其他皇帝,就没有崇祯皇帝这样的成就。而且,如今的内阁,唯皇帝马首是瞻,厂卫忠于皇帝一人,到了年底,更有征辽大军回归京师,如此种种,有了真凭实据,拿六部开刀,也只会引来京师百姓的叫好!

    而且还有一点,崇祯皇帝一直注重于舆论控制。不说京师这边了。随着路桥公司在南方的发展,随着《射雕英雄传》等评书的广受好评,说书先生在评书的广告时间内,解读朝政大事,也成为了大明百姓了解朝政大事的一个主要来源。如此一来,能保证朝政大事不被人歪曲,舆论也逐渐掌握在手,至少不像以前那样受读书人的控制了。

    如此种种,崇祯皇帝就决定了,等到年底征辽大军回来,阅兵之后,就要整顿吏治,把分给六部的股份收回国库,股红另行分配,保证用到实处。

    而盐政革新的事情,他也决定,就定在整治六部之后进行,这样也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否则,没有底下人的配合,就算再好的政策,都会变坏。一如前宋王安石变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时候崇祯皇帝要是实施革新的话,虽然不至于和王安石一样,毕竟内阁和厂卫都已经掌握着,可底下小吏搞搞滑头,还是有可能的。不管程度大小,影响革新这样的事情,总还是少发生的好。

    想完了这些,崇祯皇帝的思路便又回到了安南之乱这边,毕竟这边涉及到了第二个藩王的就藩问题。呵呵,外国列强都开始插手大明之事!只是很可惜,如今可是大明朝,而不是满清。想插手,那就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时候,孙传庭那边派出的人,也应该到濠镜澳了。

    他没猜错,这个时候,锦衣卫小旗马三已经把孙传庭的命令传达给了广州府知府,此时,也随同广州府知府到了濠镜澳。

    知府的全套仪仗摆着,敲锣打鼓地,还未到佛郎机人的军营,濠镜澳百姓就已经出来围观了。

    说起来也是,这个时代的百姓,缺少娱乐活动,但凡有点什么热闹,都是喜欢去围观的。难得一见的知府大人,竟然会来濠镜澳,而且还带了那么多衙役,搞得那么正式,这也够稀奇的,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他们不知道,但佛郎机人总督施维拉却大概心中有数。不过他也没想到,明国竟然反应这么迅速。按照原本的计划,明国应该是来不及反应才对吧!或者,是自己想错了?

    不过他怎么想,广州府知府到,这可是佛郎机人最为巴结的对象,也不敢怠慢,立刻出迎。

    “轰轰轰”几声炮响,军营大门大开,施维拉带着一众手下和翻译,赶紧迎了出来。他知道,大明官员首重面子,只要给足了面子,有些时候,按照他们的说法,你给我面子,我就给你面子,万事好谈,也就有了基础。

    不过这一次,他似乎猜错了。虽然是大礼相应,可广州府知府还是很摆谱,并没有先出轿子,而是等到施维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