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受灾的灾民,能很容易地被安置去其他地方,至少不会有饿死的情况发生。

    南方的藩国,基本上都是一年三季的粮田收获,有明人去带头种植,这粮食已经反哺国内了。

    另外,大明日新月异,不说朝廷又成了什么科技清吏司,还有什么交通部这样的官方新衙门,就说在应天府那次,热气球升空,飘过了整个应天府,实现了人能在天上飞的梦想,这对大明百姓的冲击也是无以伦比的。

    在这次事情之后,大明百姓,特别是江南这边的百姓,都记住了皇帝所说的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句话够霸气,也够顺口,就算是三岁小孩,也都能说上一说。

    另外,京师这边和通州的水泥路边上,又有在搞新的工程,把一条条地铁条铺到地上去,据说来年就会有新的交通工具了,叫什么火车,也不知道是什么玩意?这个,很多人心中都惦记着,想要第一时间去看上一看。

    崇祯七年这一年,也就是一六三四年,科学技术知识,随着这一件件新鲜事物的出现,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甚至朝野都有一些声音发出来,建议朝廷把科学技术知识列为科举内容。也有声音说要学前唐制,重开明法、明字、明算等科举,说什么的都有,不过暂时还不是主流,也不被大多数读书人所接受。

    但不管怎么样,科举内容的改制,已经浮上了水面。不少明眼人猜测,朝廷估计会在明年对这个事情做出正式的讨论。

    另外,还有一些事情,只在特定范围内有流传。比如说,儒学大家钱谦益受族人拖累,被发配去归化城了,据说还要去更远的地方。这个事情只在江南士林这边流传,一些大儒或者好友听说后,都暗自警示自己要管好家人或者族人。

    另外一件事情,也只是在江南士林中传播,说是山东孔家,孔圣人之后明确表态,儒学和科学乃是一人两脚,缺一不可。当今天子圣明,才有科学出世!

    这个事情,对于江南士林,其实还是挺吃惊的。因为其中有不少人知道,孔家之前还表态支持复社上奏朝廷,废除歪理邪说的,可如今却反了过来!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孔家的立场会改变,而且还改变得如此彻底,竟然说科学和儒学并重!隐隐地,不少人结合当今朝野的一些言论,不由得有了担心,搞不好,明年的科举真要变了。

    对于这个情况,其实知道内情的人非常少。当初崇祯皇帝派厂卫前去山东也是秘密调查,掌握了当代衍圣公的不少罪证。而后一番面谈,要是衍圣公不这么宣称的话,朝廷就换个人当衍圣公,且要发配他去和钱谦益作伴,去遥远的北地。

    这衍圣公果然服软,不过还没完。崇祯皇帝就决定在明年,再用用这个衍圣公。

    马上就要过年了,这京师自然是热闹非凡。不少衙门也封衙准备过年了,如科技清吏司。

    宋时归自从跟随父亲来了京师之后,就一直在清吏司帮忙,不过也由此得恩赐,入京师国子监就学。这不,科技清吏司封衙之后,他就和国子监的同年王德乐一起去酒楼小聚了一次。

    不得不说,宋时归的身份比较特殊,他结识交好的同年,也都不是迂腐之人,对于科技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才让他们的关系亲近,吃得开心,聊得开心。

    出了酒楼,两人走在熙熙攘攘地街道上,都是红光满面。

    “宋兄之才识,却非常人所能及也!”王德乐笑呵呵地说道,“如果明年开始,科举内容改制,加上科学技术知识的话,宋兄当仁不让,定能夺魁!”

    宋时归听得满心欢喜,不过表面上还是谦虚道,“这也未必,我大明朝人才济济,说不定那里还有更厉害的人呢!再者说了,明年会不会改制,还不一定呢!你没看见,国子监里有多少人反对啊!”

    “呵呵,他们反对有什么用!”王德乐听了冷笑一声道,“这科学技术知识的用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