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作秀,都是派了管家之类的,把家生子送去登记了。

    可就算如此,有他们做示范,而且内阁还明确给各衙门发出提醒,这一下,就热闹了。京师各府都陆续有人送隐户去登记,外带一大帮闲汉看热闹传播消息。

    这么一来,那些豪门世家就坐不住了。

    “老爷,千真万确,各府都把家生子送去登记了。“

    “老爷,小人听说,要是不登记的话,过了期限,被人举报,隐匿隐户者,是要同罪,发配酷寒之地的!”

    “老爷,小人听外面在传,朝廷出了告示,府里当有隐户过期不登记被发现的话,有官职者属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

    大部分豪门世家看到风向不对,不敢顶风作案,只好一边偷偷地骂内阁无能,一边只能如实登记了。他们这些人,敢骂内阁,却不敢骂始作俑者王承恩,原因无他,因为王承恩是东厂提督,谁知道要是骂了的话,会不会被厂公知道!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不甘心。这些人,主要是有爵位的那些,特别是从开国以来就有的那些。他们府中的隐户是最多的,如果不是当初为了捞功劳去辽东而被建虏杀了一批,那隐户还要多。

    他们有点不甘心啊,因为登记之后,按照大明律,各府都是有一定数额的免税免役人数,如果超过,那是要交税赋的,等于一笔额外开支。因此,就有人偷偷去找了嘉定伯周奎,又想怂恿皇后的亲身父亲,太子的外祖父隐匿隐户不登记。

    然而,崇祯皇帝早就惦记这个不靠谱的岳父,让周皇后自己去提醒他爹,不要干蠢事!

    周奎在崇祯三年初的时候,就已经见识过崇祯皇帝的手段。加上这几年来,崇祯皇帝的威信日高,可不是原本历史上那个能糊弄的皇帝,又有周皇后的千叮万嘱,因此,这一次,他义正言辞地训斥了一番来人,让他儿子亲自带着府里的隐户去登记了。

    这么一来,至少在天子脚下,没人敢隐匿隐户了。因为这种事情,没法隐瞒,回头厂卫一查,一定露馅。

    而后,京师这边发生的事情,有聊天群的传播,立刻传遍了整个大明。这让全国各地的豪门世家,一边骂娘,一边却不得不去登记家生子之类。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人顶风作案,觉得不在京师,并没有什么。

    于是,在隐户登记截止日期之后的第二天,应天府吏部侍郎就被举报隐匿家生子不去登记。

    原本这个吏部侍郎还想用忙忘了来当借口,结果干脆地很,不是户籍衙门,也不是地方军队,而是厂卫直接上门抓了。这速度之快,就好像早已等在那里,就等着时间到了抓人。

    作为朝廷官员,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全府上下被发配去了天山,都不带过夜的。

    这个事情,震动了大明官场,以至于不少官员或者勋贵自己举报自己,这种事情,最终皇上开恩,既往不咎。

    登记隐户的事情,经过这样的插曲,成果再次出乎了崇祯皇帝的意料。原本他以为大明有一亿五千万人就差不多了。谁知道结果虽然最终没有出来,但根据最新情况一预估,大明人口大概有两亿左右。

    拿到这样的奏章,让崇祯皇帝很是高兴。如今大明的疆域太广,正需要大量的人口。而且登记造册的人口越多,赋税收入就越多。所谓人多力量大,在这古代可不是只有一句口号而已。

    与此同时,倭国江户的海面上,有两膄海船出现,正缓缓地向港口靠过去。

    在其中一艘的船头,有几个人站在那里远眺岸上。其中有一人脸色忧郁,喃喃自语地说道:“也不知道战事如何了,希望将军大人已经镇压了那些叛乱吧!”

    听到他这话,他边上的人自然明白他的心思,连忙安慰道:“大人放心,将军大人英明神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