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卧儿帝国。另外,朕再次强调,都督府领统兵权,而兵部领调兵权,权属不得混淆。“

    所谓统兵权,就是统领军队,对军队进行训练等日常事务,简而言之就是统领军队的权力。而调兵权,就是遇到战事,皇帝下旨给兵部让其调兵,给某位将领统兵,同时发给印信。战事结束,统兵官缴印于朝,军队则各回驻地。

    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保证了军事权力的分离,防止了拥兵自重的可能。

    申用懋一听,兵部的权力似乎要回到从前去了。要知道,兵部的调兵权,也是皇帝下旨之后才有的。他有点急了,正要说话时,崇祯皇帝却实在霸道,还没给他说话机会,已经又在说了:“各军之中,需按新军军制,各级之中皆须有监军。不过以后师监以下的监军,则由兵部选拔委派。”

    涉及到全国军队,就算把所有内廷宦官都打发去当监军,估计也是不够的。更何况,要当监军的话,也是有要求的。要能识字,要能做思想工作,要忠君爱国,不是随便一个宦官都可以的。

    因此,崇祯皇帝就准备把监军的选拔工作,丢给兵部去搞,以此来解决监军不够的问题,顺便算是慰问补偿兵部“那颗受伤的心”。否则的话,崇祯皇帝只有下旨再割无数男人才有的东西,以此来扩充监军队伍,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作为军队中最高一级的监军,崇祯皇帝并没有放权,还是掌握在内廷手中。这个师监的数量,内廷提供,还是没有问题的。

    有新军作为例子,所有人都知道,监军的作用有多大,监军的权力有多大。申用懋几次想说话分辨,都被崇祯皇帝堵了回去,心中已经有点郁闷了。此时听完,听到兵部可以选拔监军,一时之间,倒是忘记要争辩了。

    监军,其实和以前的巡按差不多,是监察军队的。而如今,一支军队中,多了好多巡按,都是出自兵部,似乎还是不错的。要知道,以后军功的确认,将领的晋升,可都要有监军的意见才行的。

    崇祯皇帝说完这些之后,才看着兵部尚书再次问道:“申卿以为如何?”

    申用懋听到这话,才回过神来,也知道自己没有底气和崇祯皇帝去争辩,想想也差不多,就只好回答道:“臣无异议!”

    这次的文华殿御前会议,从火车开始讨论起,讨论到占领倭国,攻去美洲,又到军制革新,分兵种,最高军事衙门的更新等等,简直让人眼花缭乱。不过又不得不承认,这些方面又都有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

    很显然,这次会议,肯定是崇祯皇帝蓄谋已久。文华殿内的臣子,有心想说下自己的建议,甚至反对其中某些决定。可是,这一连串地组合,又都是新鲜的事情,一时之间也想不明白。

    等到稍微理出一点头绪来时,却发现连兵部尚书都同意了皇上的决议。这个时候要再说这事,反而有点狗咬耗子的嫌疑。最为重要的是,皇帝表现出了决意,非如此不可的态度。在如今崇祯皇帝的威势之下,他们也没人当场提出异议。

    文华殿内的这些人不知道的是,崇祯皇帝原本还想抛出另外一个决定,就是彻底废除军户制,改为募兵制,要求大明所有人都有从军的义务,也就是要当义务兵。

    不过他临时想了下,还是算了,先不提。今天的会议,算是给大明武人提高了一点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被文官管着,当文官的狗。

    崇祯皇帝相信,等以后大明军人因为军功而不断得到封赏,肯定会有不少人会羡慕。慢慢地,自己再提高武人的地位,等到大部分大明百姓都不再歧视武人的时候,再下旨义务当兵的话,应该就不会有多少阻力。而眼下,却是不可能的。

    要文武平衡,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崇祯皇帝说完这些事情,就站了起来,临时又想到一事,便又对兵部尚书说道:“申卿,兵部选拔的监军,必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